Frenemy 這個合成字(friend + enemy)正代表友情之間的複雜性。有時候,一秒是朋友,一秒卻是敵人。
「化友為敵」的第一個主要因素是,懷恨。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曾進行一個研究,叫一班大學生兩個一組,彼此傳訊息給對方。研究員會要求一半人向同伴傳鼓勵的訊息,而另一半人傳削弱信心的訊息。之後,他們要修改同伴一份文章(其實文章是由研究員寫的,而且在文字上有錯誤)。
結果,被削弱信心的學生對文章非常苛刻,找出很多錯處和批評;而被鼓勵的學生卻相對比較寬鬆,對作者表現同理心。反思是,朋友對我的「不好」是存心傷害你,還是另有原因?甚至是為你好,只是你不接受呢?很多時候,內心感到別人「傷害」的地方,正是內心的黑暗和傷痕,久未處理,自己在傷口灑鹽而已。
「化友為敵」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比較。正面地說,有比較就有進步,朋友間的比較可能帶來進步。我在中學時期,常常跟同學在課堂上鬥快完成數學功課。大家在放學前已完成所有數學功課,下課就可以去玩。同時,朋友間充滿競爭,同時帶來傷害。學者David Matsumoto和Bob Willingham進行研究,分析 2004年雅典奧運柔道選手的表情。金牌得主的笑容是93%,銅牌是70%,但銀牌卻沒有笑容。人會拿最近的成績去比較。銀牌是好的,但離金牌只差一小步,所以並不甘心。
荷蘭埃默里大學靈長類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Dr. Frans de Waal曾用僧帽猴做過一個實驗。他訓練猴子用石頭當貨幣,和實驗員交換食物。實驗員攤開手,猴子將一塊石頭放上去,接着實驗員會給猴子一片黃瓜。過程中,所有猴子都很開心。之後,他們讓兩隻猴子住在旁邊,一隻繼續會得到黃瓜,而另一隻卻得到葡萄汁。不料,繼續獲得黃瓜的猴子顯得很生氣,再不肯交換,甚至把黃瓜掉在地上,最後一無所有。
其實這猴子根本沒有損失甚麼,只是自己找來氣悶。這說明「比較」令人有負面情緒,一直想住「不公平」。而所謂「不公平」,只是人內心對自身的擁有、能力、際遇、成就等,感到懷疑或不滿,再將這份積壓的情緒,投射在別人的成功和得益上,可以說是一種妒忌。
原來你討厭別人,其實是討厭自己。真正的敵人,其實是自己。所以,跟別人做朋友,可能是先要跟自己做朋友,be friendly to yourself!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