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正式步入衰退,事實已擺在眼前。本地生產總值(GDP)繼上季按季收縮0.5%後,第三季跌幅擴大至3.2%,連續兩季按季倒退,顯示經濟步入衰退。背後原因除了中美貿易戰拖累出口貿易,還有受本地修例風波的嚴重衝擊,而零售業無疑是其中首當其衝的產業之一。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大跌24.3%,臨時估計為三百零一億元,跌幅大於市場預期的22.6%,合計已連跌九個月,更是政府公布有關數據以來最大跌幅。
有專家認為,由於本地的消費業早就存在結構性問題,導致問題變得更嚴重。自從2003年開始,本港的零售業愈來愈依賴內地旅客,而近年零售業一直興旺,帶動整體經濟,但同時也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民生小店漸漸消失,街上的商店嚴重傾斜於某幾種專做旅客生意的行業;加上近年經營零售業的租金成本日趨高昂,變得難以負擔。由此可見,即使生意興隆,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會令業主大幅加租。
常言道「有危便有機」,面對現時的情況,不僅業主會考慮減租,零售商亦可以痛定思痛,重新再思考整個零售店的營運方式,包括科技的運用、數碼轉型等。早前有報告指出,逾半亞洲零售商計畫在未來一年投資數碼化。該報告由Tofugear、Global Payments、Microsoft及TrendWatching合作,向亞洲地區十二個市場的一百五十位零售業高級行政人員進行調查,發現發展全通路(Omnichannel)商業模式,即以消費者為中心,將綫上及綫下服務串連,是零售商現時所面對的最大挑戰。由於現時消費者期望可隨時隨地購物,亞洲零售商逐漸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除了創新科技,有53%的零售商稱電子商貿平台是未來重大的投資項目,他們期望納入由人工智能驅動及個人化的新功能;亦有51%受訪者稱零售管理系統(POS)將是下一個優先投資項目。對於本地零售商,該報告能夠作為參考,為重新在2020年出發作準備。無論如何,筆者期望社會及經濟能夠盡快重回正軌,令零售商集中資源去發展數碼轉型。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