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已是網絡新經濟時代下的一種管理方式。早於1965年,有學者已經提出「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元素」。知識管理的觀念,結合網際網絡建構入門網站(Portal)、資料庫(Database)以及應用電腦軟件系統(Applications)等工具,成為企業累積知識財富、創造更大競爭力的新世紀武器。
所謂知識管理,是指在企業中建構一個人文與技術兼備的知識系統,讓企業中的訊息與知識,透過獲取、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等過程,達到知識不斷創新的最終目的,並回饋到知識系統內,個人與企業的知識以無間斷累積,從系統進行思考,有助於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回應市場的變遷。
知識管理包括公司內的腦力激盪、正式會議、非正式的討論、簡報等等,各式各樣的資料收集和累積。隨着時代和科技的進步,知識管理應該被定義為一種具有完整規劃的系統,能夠持續地、普遍地收集人類的智慧。知識管理的好處,是可以增加組織整體知識的存量與價值,應用知識以提升技術、產品、與服務創新的績效,以及企業整體對外的競爭力,又可以促進企業內部的知識流通,提升成員獲取知識的效率。此外,知識管理亦帶來指導企業知識創新的方向,協助發展核心技術能力,從而有效發揮個別成員的知識能力與開發潛能,提升整體的知識學習能力,形成有利於知識創新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
隨着資訊科技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以往管理人員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亦可以藉着科技和互聯網的工具令美夢成真。知識管理勢必成為未來管理的主流,是未來企業決勝的關鍵。特別是處於知識爆炸的時代,道理很簡單,因為知識是企業持久性競爭優勢的基礎,企業的策略在求勝,而要勝過競爭對手,關鍵因素是差異化(Differentiation),以往差異化的基礎如品質、成本、經濟規劃、顧客服務、大量廣告等,在最佳實務(Best Practice)的擴散下,逐漸被其他競爭者模仿,企業已經認識到,不脫再以有形資產為差異化的基礎,而應以無形資產作為差異化的本錢。不僅如此,無形資產還不脫只依賴個人的英明,必須成為企業或組織共有的知識,否則個人離職,企業的資產也隨之流失。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