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關係」或「依附關係」理論不約而同地說明人會替別人定「人設」。在衝突之下,那個必然是「差」的人設:他不重視我、他不尊重我、他覺得我很錯,等等。
一味帶着這份主觀人設,是永遠都溝通不到的,所以要以一種「我不太確定他是否存心這樣對我,還是姑且相信他一次」的態度,英文叫benefit of doubt,去面對這個朋友,給對方有解釋、有翻身的機會。很多時候,對方內心的動機可能並非你所想的,反而都是為你着想,只是表達和行為令你不舒服而已。
溝通的時機
人一般都很心急,說的,想盡快表達;聽的,未聽清楚就立結論。所以,表達第一個重要考慮是時機。時機其實指「空間」。人要有空間才可以聆聽,而且聆聽得清楚和明白。因此,表達前要忍耐,要聰明,等待以下時機:「我結束手上的工作,有空間時才說」、「待我心情平伏時才說」、「待對方的工作告一段落才說」、「待對方心情平伏時才說」。
溝通的方式
永遠都是首先讓對方知道,你明白他的用意或心情,例如我明白「你純粹開玩笑」、「你是無心之失」、「你都感到很不高興」等。之後問對方可以聆聽自己的想法,表達不一定關於誰對誰錯,只是想溝通:「我可以講我的想法嗎?」。
不要說意氣的話:「我再也不想見你」、「你次次都是這樣 」、「我們絕交吧」;也 不要指責對方的人格:「你這種人」、「你一世會沒朋友」。對於很私人的事最好是單對單講,但是如果有紛爭,也可以找一個見證人在旁,以免說完不認數。
當對方寫了一大段文字來發泄或駡你,你知道這時回覆甚麼都不會有好結果,不回覆又不好,那麼可以回:「聽到你了,明白你。」千萬暫時不要心急去為自己解釋,只會講多錯多,待大家都冷靜下來,才再談。當然,越敏感的事,越要面對面談,很多時候,網上留言容易產生誤會。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