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人手不足,作為消費者,你在飾演着以下讚賞故事的哪一個角色?是不耐煩的女士,還是這故事分享者、懂得互相尊敬的李先生?
「在中環站A出口附近的麥當勞,當時人手不足,只有一條隊收銀,我看見裏面僅有兩個職員在忙着收拾東西。我前面的女士很不耐煩問他們,收拾好東西沒有?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一個人要一邊執單和收銀,另一個負責製作食物。其中一名年輕的男職員帶着口罩,應該是病了,但他盡忠職守,一邊獨力收銀,一邊獨力收食物及炸薯條。我和友人很感動,我覺得他們的行為很值得稱讚,在排隊一條龍的高壓力下和人手不足,病着仍努力工作。我想在此對他們說:『他們的付出,我們是有看到了。加油!』。」
付錢消費的,真的代表比提供服務的,高人一等嗎?消費,是在購買自己不會或不擅長的產品及服務。服務員跟消費者唯一的不同,只是他們穿了制服,但其實彼此都是人──值得被尊敬的人。
讚賞的反面不是投訴
服務業你高我低的氛圍,除了源於消費者「奉旨」的心態,其實機構亦有同樣的責任。從培訓員工的角度說,不少機構仍然以「顧客永遠是對的」,來作服務守則或基礎;從員工關係的角度說,因為你已經是受薪了,所以做好服務便是「應份」,顧客投訴因而被熱情看待,讚揚則被打入冷宮──這其實也另一種你高我低的演繹,欠缺了人與人之間的尊敬。說到底,是忘記了愛。
「講一句唔該,隔膜都打開!」這是「我讚!」將會推出一系列宣傳句之一,目的是讓消費者也慢慢體會到,整個服務體驗,我們也擔當着重要的角色。一場好戲,需要演員之間有Give and take;只有Take而沒有Give的戲,不但演不下去,最後還只會不歡而散呢!
機構的管理層,必須看到員工的價值。從身分上說,無疑他們是你的下屬;然而從價值上說,他們其實是在提供你機會成本未能提供的服務。請不要再認為他們做得好是應份了,除非你可以或願意自己落場做。
讚賞的反面從來不是投訴,而是Take it for granted 的心態而已。
撰文:陳偉業(Danny)
Chief Praise Maker,2012年創辦全球首個讚賞平台 praisage.com,立志透過推動讚賞文化,為世界傳播愛與光,無成有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