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秋冬季,到郊外露營的遊人漸多。露營愛好者區嘉明(Alvin)和郭敏程(Natalie)有感坊間露營用品款式單調,遂開設民族風露營用品專門店Yama Camping。這對情侶檔憑着出售顏色豐富兼有花紋的帳篷、天幕等,以及「呃Like度」極高的營帳小旗和閃燈,成功於芸芸店鋪中突圍,贏得眾多女性客群追捧。
曾任職保險業的Alvin因工作壓力大,以往每逢假期也會跟女友Natalie去露營放鬆心情,露營的頻密度更達每月兩次。直至兩年多前,Alvin嘗試把興趣變為事業,在網店及露營群組售賣露營椅,「生意挺好的,最初我於一星期內便賣出二百張椅,後期亦維持每周六、七十張,每日下班都要交收。」其後Alvin公司分花紅,終驅使他拿着這筆錢跟女友一起開設實體店。
女客情迷花紋帳幕
Yama Camping於2016年開業,店鋪以民族風露營用品作為主打,售賣顏色豐富兼帶有花紋的帳篷、天幕、摺椅、懸於營帳的小旗幟及閃燈飾物等。Natalie指,坊間已有許多售賣大眾化純色產品的露營用品店,惟女性以視覺行先,不介意多花點錢購買更漂亮的產品,故其店鋪成功俘虜女性客群的歡心,「最普通最便宜的四人營僅二、三百元就有交易,但特別花款的帳篷索價逾千元都有捧場客。」
民族風露營用品在港並不常見,以此定位開店,意味二人需花較多時間尋找貨源。Alvin坦言,創業初期租用的店鋪太小,難有空間擺放存貨,加上倉促開業,當時只得十多款產品可供選購,「客人逛了一圈便說『冇嘢買』。」其後Alvin和Natalie從網上搜羅及引入日本、韓國、台灣及美國民族風露營品牌,見及廣受顧客歡迎的小旗幟難尋貨源,他們便親赴外地採購,貨品於半年後增至近二百款,總算使客人滿意。 去年Yama Camping搬到較大的鋪面,產品漸增至三百多款,除了主打的民族風用品,實用產品也愈來愈多,如爐具套裝、鈦製飲管、二人用燒烤爐、五百克小包裝炭,同時又將出售大路品牌的純色用品。Natalie解釋,此舉是要方便客人,「盼讓顧客覺得鋪頭甚麼都有齊,他們不必走勻三、四家店才能買齊所需用品。」
獲開發商青睞 設計購物App
秋冬天是露營旺季,最近Yama Camping營業額約有三、四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一倍,惟對這家小店而言,一分一毫也得之不易。Natalie憶述,上月其店推出七五折優惠,不料有客人殺價要求折上折,「來貨價約為定價六成,若再減價便沒錢賺,雙方因而糾纏了四十五分鐘。」最終她想到客人未能購入缺貨的營帳閃燈,遂把陳列品贈予對方,兩全其美地解決僵局之餘,亦使客人歡喜而歸。 回首創業之路,Alvin和Natalie難忘趕出貨時,幾乎二十四小時未合過眼,試過為採購而吵架,亦曾因開業首年未達收支平衡,每日為生意憂心,如今業務漸上軌道,卻逼使他們犧牲原有的露營時間。幸好二人的努力漸見成果,早前Yama Camping獲科學園的Apps開發商青睞,提出為其量身設計露營資訊及購物App。Alvin表示,程式可提供較詳盡的產品介紹,且有通知推送功能,日後擬把網店重心轉移到該平台上,盼下載量增加後再推新程式功能。
創業秘笈
做市場調查 拓潛在客戶
Yama Camping去年開始以影片介紹不同露營用品,讓顧客了解產品資料、用法和特色,從而增加其購買意欲。Alvin指,接下來將趁着夏天的露營淡季,抽出更多時間為所有產品拍片,同時更盼可於秋冬季前轉租更大、設有戶外空間的鋪位,藉以提高倉存空間展示露營用品。 中大市場學系客座教授冼日明認為,帳篷等多種露營用品均非消耗品,故店鋪生意取決於市場規模,若客量不足,更多宣傳推廣亦未必見效,「影片推介、網店銷售於今時今日都是必做,卻不是必贏。」他建議,店主進行市場調查了解露營用品的整體市場需求,如找出港人對廉價產品或特色貨品的偏好,並設法要顧客介紹朋友光顧,拓展潛在客戶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