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新冠病毒改變了全人類的生活模式。除了過着戴口罩的日子,更令大家被迫足不出戶,令原本喜歡購物、聚餐等習慣要改變,網絡世界、宅經濟、零接觸經濟已成為最熱門的消費及生活模式。在這種情況下,實體經濟(特别是傳統零售)難免受到史無前例的衝擊,就連營運了三十六年的UA戲院亦難逃結業的厄運。
早前特區政府於3月3日公布了零售銷售數據,本港1月零售銷貨價值為三百二十六億元,按年下跌13.6%,已連跌二十四個月;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1月零售業網上銷售價值估計為二十四億元,按年上升92.1%,佔零售業總銷貨價值7.3%。此外,數據清晰地顯示,疫情期間網上零售急升,由去年初網上銷售僅佔全港零售總額3.3%,急升至去年11月的9.4%。
多年來本港店鋪租金成本高昂,全球皆知,再加上疫情令本港旅客人數急跌,市面人流減少,實體店的人流優勢不再,令本來經營艱難的租戶百上加斤,轉型為網上零售是唯一出路。統計數據顯示,網上銷售價值自去年1月起計算,已由五點八七億元上升至十三億點七五億元,反映疫情成為零售轉型的催化劑,只需要短短一年便將網上零售銷貨總額拉高一倍以上。
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好好把握時機,加快推動數碼轉型,製造更多誘因給商戶開拓網上零售。與此同時,亦應加速提升市民數碼素養,例如推動電子支付之應用,雙管齊下,以最短的時間融入智慧城市的板塊。根據美國行銷顧問機構尼爾森公司(Nielsen)近期的分析指出,即使在疫情平息之後,客戶的購物習慣與思維已改變,由開始的「被迫」轉為「習慣」,進而成為一種常態。
不論你是商戶還是客戶,網購發展已是不會逆轉的事實,問題只是發展步速有多快,因此筆者建議大家把握現時的環境去加速了解,嘗試感受一下網購的便利,當然要留意私隱、網絡安全等重要事項。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不論你是商戶還是客戶,網購發展已是不會逆轉的事實,問題只是發展步速有多快。](/JM2image/JM2images_old/magazine/ARTICLE_202103191123393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