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外判被質疑製造失業
(星島日報報道) 社署製造失業人口?社署轄下的社區工作行政組「自力更生支援計畫」員工,十三年來以非公務員合約制形式受聘,協助綜援人士重投社會工作;但社署於今年二月,宣布下年三月開始把該部門工作外判,頓時打爛七十七名員工的飯碗。華員會社區工作幹事分會認為社署「自製失業」,希望社署重新考慮外判計畫。
社區工作行政組「自力更生支援計畫」成立十三年,至今已協助約十三萬七千多名以失業為由申請綜援的人士,重新適應社會工作環境,當中有八成九成功脫離綜援網。華員會社區工作幹事分會指,該部門的員工一直以非公務員合約制形式受聘,每年續約一次。社署突於今年二月,通知部門員工於明年三月合約結束後不再續約,改以外判形式聘用另一批員工,令部門七十七名員工明年三月後面臨失業。
根據政府規定,非公務員合約制只適用於短期及季節性的工作。社區工作幹事分會副會長利葵燕表示「自力更生支援計畫」已成立十三年,「綜援人士也不會突然消失」,足見部門的工作並非短期。會方早於○六年已向社署要求將該部門的員工轉以公務員合約制聘用,保障員工利益,但一直未有下文。利又認為社署應先分地區逐步外判,測試其成效,亦令員工有時間作離職準備。
社區工作幹事分會主席鄺裕泉指四月份時已去信社署表達訴求,收到回覆後會考慮是否有進一步行動,希望社署重新考慮外判計畫。鄺指部門有七成員工年齡逾四十至六十歲,月薪約九千六百元,擔心他們因年紀問題,明年失業後較難找工作。
社區工作行政組「自力更生支援計畫」成立十三年,至今已協助約十三萬七千多名以失業為由申請綜援的人士,重新適應社會工作環境,當中有八成九成功脫離綜援網。華員會社區工作幹事分會指,該部門的員工一直以非公務員合約制形式受聘,每年續約一次。社署突於今年二月,通知部門員工於明年三月合約結束後不再續約,改以外判形式聘用另一批員工,令部門七十七名員工明年三月後面臨失業。
根據政府規定,非公務員合約制只適用於短期及季節性的工作。社區工作幹事分會副會長利葵燕表示「自力更生支援計畫」已成立十三年,「綜援人士也不會突然消失」,足見部門的工作並非短期。會方早於○六年已向社署要求將該部門的員工轉以公務員合約制聘用,保障員工利益,但一直未有下文。利又認為社署應先分地區逐步外判,測試其成效,亦令員工有時間作離職準備。
社區工作幹事分會主席鄺裕泉指四月份時已去信社署表達訴求,收到回覆後會考慮是否有進一步行動,希望社署重新考慮外判計畫。鄺指部門有七成員工年齡逾四十至六十歲,月薪約九千六百元,擔心他們因年紀問題,明年失業後較難找工作。
Posted on 18 Jun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