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會容易令人失控,甚至影響理智。當我們跟別人爭得火紅火綠時,以為自己用理性去爭辯,原來漸漸會變得強詞奪理。
丈夫妻子在爭論,誓不罷休。妻子漸漸開展攻勢:「你成日都是這樣,永遠都是這樣,你死性一定不改了。你都不愛我。」丈夫:「你總是這樣。你說得對,我肯定不愛你。」其實,大家心裏都重視對方。
兩個人在爭論買甚麼車。A問:「你喜歡甚麼車?」B:「我喜歡日本車。」A:「你一家不愛國!正一賣國賊!」喜歡甚麼汽車跟愛不愛國有何關係?
事實上,最近在香港,我們常常受甚麼是愛國、甚麼是不愛國困擾着。困擾的地方是,有些論點根本上令人很費解。
以上是一種叫「稻草人謬誤」(Straw man fallacy)的思考。表面上,人在爭辯時必定會找出種種論點去支持自己,打倒對手。同時,「稻草人謬誤」也是一種情感、甚至潛意識主導的思考和行為,出於害怕和憤怒。害怕和憤怒是雙生的,人因為害怕一些情況,便要產生自我防衞的能力,這能力出現之前,要有一股憤怒去支撐自己。人在害怕和憤怒交集的同時,會干擾理性,用非理性的方法去為自己解圍,或攻擊對方。
「稻草人謬誤」的漏洞在於「偷換概念」,因爲原始命題不容易被攻擊。一方面,如果是你擺出「稻草人」,先留意自己情緒,冷靜地幫助自己火氣降溫,慢慢的說,快快的聽別人。
相反,當有人對我們刻意使用「稻草人謬誤」的時候,我們都先要冷靜,不要受別人情緒打擊,要緊緊抓住原始概念或問題的核心,不斷對概念和核心進行清晰的定義,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這與「稻草人」的區別,就能讓對方的邏輯鏈自動斷裂。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