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颱風「山竹」襲港後,筆者看見不少行山跑步的群組都有自發組織成員,到平日走開的路徑了解情況。有的協助清理被雜物阻塞的路段,有的拍攝最新的路徑情況,好叫其他使用者考慮改道或注意安全,甚至有帶備電鋸等工具來處理倒塌的樹木等。
這些跑者的舉動和努力,不但令人尊敬,也感動更多的跑者加入,讓路徑得以迅速恢復。跑者們對路徑的愛護之情和自發精神,處於職場中的每一位,又是否有可以學習和借鏡的地方?
跑者會珍惜雙腳所踏的路徑,因為這是他們最基本且直接的環境和需要,而我們又會否同樣珍惜和重視每天花上大量精力時間的職場環境?相信有一定工作歷練的朋友都感受過「做事容易做人難」,職場的環境不僅指有關的硬件配套,更取決於當中的文化氛圍和人事關係。試問若身處一個是非多多、明爭暗鬥、推卸責任的工作場景,先別說如何發揮創意和一展所長,連個人的投入感和心理健康也成問題。
不少數據顯示,職場的人事關係往往是人們轉工和壓力的最大來源。故此,筆者建議各位職場朋友要積極自發的去選擇和塑造自己的職場環境。對於正在考慮轉工和尋找工作的朋友,除了基本的薪酬待遇、職責內容、發展機會等因素之外,請也必須嘗試了解該公司的文化氣氛和團隊動態,參與面試時不被動應對被提問的內容,你可主動了解公司文化和觀察其他辦公室人事互動的機會。要是短短一兩次的交流已叫你有所猶豫,即使工作條件優厚亦未必是一個適合你的環境。
當然,每位職場參與者也有份塑造職場的環境,從我們平日跟同事最正常不過的相處,甚至由簡單如說話應對的語氣累積而成。若我們希望工作和同事之間能多一點正能量和自在,先從自身出發,多一點耐性和幽默感,已能為整個環境帶來微妙而顯著的變化。
撰文:林偉漢(Wilson)
突破機構人才資源及外事主管,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曾於Siemens、Nike、阿里巴巴等商業機構任職人力資源管理崗位近二十年,具有組織發展和人力培養的經驗,亦為行山和馬拉松愛好者。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