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談到國泰航空裁員安排已塵埃落定,不少被裁員工忿忿不平,也因失去經濟收入而感到十分徬徨;留任的員工又覺得被逼接受不公的待遇,心有不甘。事件也嚴重破壞了國泰的形象,也破壞了員工之間的信任,難以改善營運效率和服務表現。縱觀構成這次雙輸結果,有三大原因:
1.談判策略錯誤:商業談判錯綜複雜,談判代表應按市場環境變化和營運狀況而制定不同的策略。在市場環境和營運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用較進取的策略;反之,在目前航空事業的冰冷情況,進取的策略可能是最差的選擇。美國聯合航空關閉香港基地一事仍然歷歷在目,以對抗式的策略攻擊另一方,希望透過罷工迫使對方讓步,結果適得其反。這不僅破壞了談判的氣氛,更讓公司已沒有其他憂慮,只要結果不違法便已足夠。這次錯誤的策略,成了公司最大的籌碼,更令初步的方案立刻變成了最後的結果 。
2.當局者迷,立場先行:大部分員工是靠經濟收入以應付生活需要,而國泰的需要是減少虧損,增強將來的競爭力,並向股東和市民交代。如果雙方的目標清晰,便可通過修正策略去滿足大家需要。正所謂當局者迷,公司和工會都沒有考慮運用更好的談判策略,以改善雙方的利益,反而只停留在意氣之爭,把注意力都放在防範對方的攻擊和指責對方的不是。
3.缺乏大眾支持:任何工運或勞資糾紛,民眾支持是十分重要。民意很多時都支援勞方,也可以代表顧客的心態,有機會引領政府介入,迫使資方優化方案。但是,我們卻看不到大眾對國泰有多大的不滿,原因何在?可以想像的是,香港正處於十分艱難的時間,百業蕭條,失業率持續攀升,大眾也知道零收入(如無薪假)、結業、裁員等都是平常不過的事情。再者,政府已注資港幣二百七十三億元,國泰必須有行動才可以確保不用再注資,因此裁員減薪、重組也是可預期的處理方式,只要合乎勞工法例的保障已是可以接受了。
由於篇幅所限,下期會和大家繼續討論應如何處理今次事件才會有更好的結果。
撰文:羅偉雄博士(Dr. Francis Law)
資深國際商業顧問及糾紛解決專家,擁有近三十年公共行政、人事、衝突及國際貿易管理的經驗,為香港和解中心會長、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聯合主席、粵港澳商事調解聯盟副主席、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理事、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客席高級講師、前海法院專家陪審員、首席調解培訓師、首席評審、資深國際調解專家及仲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