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全港酒吧處於冰封狀態,昔日的「不夜城」,幾乎看不見行人蹤影。早前本港放寬防疫措施,商場食肆重現人流,惟獨蘭桂坊斯人獨憔悴。記者走訪這片塵封多時的土地,滿滿的悲情仍然充斥於空氣。有酒吧東主不惜抵押樓宇,以換取交租和出糧的資金;亦有人改領食肆牌自保,以免再成最早停業,卻最遲復業的受害者。幸好政府在上周宣布「519」讓酒吧、卡拉OK等解禁重開。5月,對酒吧業來說,是不是一個「遲來的春天」?
昏黃的街燈下,蘭桂坊顯得格外寂寥。據記者統計,該區至少十二家位於地鋪的酒吧未有開門,當中有數個鋪位放盤出租,有行人乾脆坐在路旁石壆休息,與過去人潮洶湧的情景大相逕庭。能開業的餐廳生意也沒多好,位於德己立街及蘭桂坊交界的一家高級西餐廳,晚上8時黃金時段空無一人,有職員指4月尾復業後,生意始終無起色,假日客人也不多。
餐廳黃金時間空無一人
在該區經營三家食肆的陳先生亦說,復業後整體市道一般,估計因不少市民過去相約在蘭桂坊見面,早到的先找酒吧「落腳」,待友人來再轉換場所,但現時附近數十家酒吧重開無期,未能帶動人流,連帶生意受阻。
現時蘭桂坊約有一百三十家酒吧及餐廳,蘭桂坊協會總監張素媚指,當中四成是持有酒牌及普通食肆牌的餐廳酒吧,其餘六成是純酒吧和夜店。她說今年酒吧業只開業六天,業界按政府要求,嚴格遵守防疫規定,但上周仍未能復業,希望當局體恤業界困境,在第二階段容許酒吧復業,放寬營業時間。
抗疫基金不夠交單月租金
在蘭桂坊開設兩家酒吧的王先生苦笑說,原以為去年底已「雨過天晴」,不料第五波疫情爆發。他旗下有二十名員工,兩鋪租金合共八十萬元,早前已變賣名表套現,又抵押房地產,取得逾百萬元資金,希望捱過難關。無奈疫情反覆,他由最初堅持為員工發放全薪,逐步遞減至如今的半薪,「防疫抗疫基金不夠交一個月租金,希望靠保就業可以再頂一會。」
等了又等,王卻對前景樂觀,「專家說逾四百萬人感染,已經有群體免疫,相信疫情不會再反彈,政府放寬防疫措施,留後路給我們,就有望捱過逆境。」
業界當黑「白交租」
原在雲咸街經營酒吧的Ricky,對政府的防疫措施頗有怨言,皆因其店鋪虧蝕嚴重,最終在去年8月趁約滿離場。他稱,當時每月租金達三十三萬元,但疫下酒吧多次停開,絕大部分時間「白交租」,「政府總是第一刀切向酒吧,但最遲復業的也是酒吧,晚市堂食人人除口罩高談闊論,不解為何酒吧不能復業。」
Ricky約2007年於中環安和里經營酒吧,及至18年轉至雲咸街開業。他說,人流最旺的萬聖節,一晚可做六十萬元生意,足夠繳付兩個月租金。不過,疫情下連續兩年錯失萬聖節、聖誕節及元旦「三大檔期」,眼見其他領有食肆牌的同業,可開午市賣午餐,他不禁後悔,「當初為何不領食肆牌照?」
在一眾熟客鼓勵下,Ricky上月租下位於威靈頓街的樓上鋪,轉型餐廳酒吧,賣酒及日本菜,他指為防疫情再起,又要無限期停業,特意領取普通食肆牌照,「唔知有沒有下一波疫情,擔心政府一刀切封酒吧,有食肆牌可賣餐幫補下。」不過,他在銅鑼灣經營的另一家酒吧,則因未能復業,仍要承擔每月租金。
不少酒吧經營者與Ricky持同樣想法,疫下改領餐廳牌照,但亦有人仍在觀望。同樣在蘭桂坊經營酒吧的東主阿強指,錄數萬宗確診個案時期,有多名同行曾打算申請普通食肆牌變陣經營,但經了解後,得悉須作大規模裝修改建,以符合消防要求,因涉及費用不菲,暫未有進一步行動。
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提到,本港目前近八千個領有酒牌的處所中,僅一千個持酒吧牌,與疫情前高峰時期的二千個相比,明顯大幅下滑,相信部分酒吧因財困結業,其餘則改領餐廳牌照。他說,普通食肆牌除了限制食物與酒精的銷售比例外,其餘規例與酒牌相差無幾,「相信未來會有更多酒吧改領食肆牌照。」
酒吧牌數量減半僅一千
最具代表性的酒吧街面臨如此慘況,錢雋永坦言,尖沙嘴、灣仔和旺角等地區的酒吧街亦門堪羅雀,但酒吧經營者卻難以將店鋪關閉。他解釋,業內很多經營者的租約,即使以「有限公司」名義簽署,亦須經營者以個人身分作擔保,倒閉後仍須繳付合約期內的剩餘租金,「很多老闆寧願繼續捱,希望有機會減少虧損。」
補助對業界而言,只是杯水車薪。錢雋永期望,政府能提早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尤其夏天是酒吧業旺季,因天氣炎熱,不少市民選擇到酒吧小酌一番,而5月的氣溫已很暖和,酒吧復業相信有望迎來一波「小陽春」。他亦希望,政府趕在5月中前推出第七輪防疫抗疫基金,補償酒吧在2月底至4月底停業的損失,「否則業界恐出現資金周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