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及Albert和Frieda在會議後,被自己沒有察覺到的負面「自我對話」詮釋影響着他們的情緒。
Frieda負面自我對話的類型
1.煩惱者(助長焦慮感):煩惱者的角色專門令你感到焦慮,他經常以最糟糕的情況來嚇唬你。他利用你第一次感到恐慌的身體反應,讓你的恐慌感更加嚴重。每當有危險的事情發生時,煩惱者就會讓你更加害怕。煩惱者最喜歡的自我對話,例如:「如果上司發現我在報告時手抖,他會怎麼對待我?」。
2.批評者(助長低自尊):批評者的角色是不斷地批評你的行為,強調你的缺點和限制。他會責備你犯下的每一個錯誤,提醒你是個失敗者!他也會貶低你無法控制恐慌症狀、無法表現得最好或必須依賴別人。他經常拿你和別人比較,不論你表現如何,總是忽視你的任何優點,一再強調你的缺點和無能。批評者最喜歡的自我對話:「你真讓人失望!」、「真笨!」。
3.受害者(助長抑鬱):受害者是一個經常讓你感到無助和絕望的角色。他通常告訴你沒有進展、你的情況無法挽救,或者恢復過程會非常困難。受害者在製造抑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他讓你相信你天生就毫無價值。受害者最喜歡的自我對話:「我總是倒楣!」、「我無論做甚麼都沒有意義!」。
4.完美主義者(助長長期壓力):完美主義者雖然沒有貶低你,但是卻無限地催促你變得更好。藉由持續地告訴你不夠努力、應該更努力一點,應該永遠掌握每件事情、應該永遠都是幹練的、應該永遠都是討人喜歡的。而讓你產生焦慮。完美主義者要求你成為最好,而且不能容忍錯誤或失敗。他也會說服你、你的自我價值是決定於外在,如職場成就、財富和階級、別人的接受度、被愛或取悅別人的能力。他亦喜歡忽視你身體發出的訊號。最喜歡表達的自我對話:「我必須!」、「我一定要!」。 相信大家已經對「自我對話」有了初步的理解,下一次我們再討論如何應對負面自我對話,加強內心的正向力量。
【參考資料:焦慮與恐懼自我療癒手冊,Bourne, Edmund J. (作者)(2013),劉鈺玲(譯者),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ISBN:9789861914046)。】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