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若談到「比賽」,便可能出現兩種反應:有人認為有競爭才有進步, 亦有認為比賽會製造輸贏,最後有人歡喜有人愁。筆者認為,我們都在競爭中長大,學習在勝利時超越自己,學習在失敗時重新站立,從比賽中學習經驗,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然而,大家能從比賽中學到的,遠比我們想像更多;若作為家長,要教孩子學會「贏」,也要教孩子學會「輸」。
近年,由於大家對調解的認知日漸提升,加上更多人認同「雙贏」的好處,令不同機構都加強推廣調解,更多跟調解相關的比賽亦應運而生。例如早前律政司舉辦了首屆調解徵文比賽,目的在於提高公眾的意識,以調解作為友善的爭議解決方式,排解學校、家庭、業務或一般的爭議。透過比賽,把調解技巧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運用,期望藉此鼓勵學生就爭議解決建立一套正面及具有建設性的思維, 理解友善化解爭議的重要性,並在生活中維繫融洽的人際關係 。
此外,香港國際商會(ICC)亦於2018年首次在本地舉行國際商事調解比賽,十六支來自香港和亞太地區的大學,包括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的隊伍都參加了比賽, 最後本地的城大團隊(由一名教練和四名學生組成)在總決賽中擊敗新加坡國立大學,贏得香港區ICC調解比賽冠軍。今年,商會再接再厲,於11月11至14日再次舉辦國際商事調解比賽。
至於全港第一屆香港中學朋輩調解比賽亦早於2017年開始舉辦,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誘發學生對學習和運用調解技巧的興趣,並以調解員身分靈活運用所學的溝通技巧協助排難解紛,不少參賽學生都認為這個比賽極具挑戰性。
比賽,不僅是綜合能力的鍛煉,更是學習成果的檢驗。通過評委的點評, 通過與其他選手的比較,讓參賽者發現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不斷改進,力臻完美。筆者深信,透過各式各樣的調解比賽,令更多人了解到調解的好處,從而讓調解得以發光發熱。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