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做人要帶眼識人,交朋友要交好朋友。究竟你喜歡交甚麼朋友呢?
韓國精神科醫師成裕美在她的著作《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中,曾提出幾種擇友的類型:
第一類:我只想和自己合得來的人交往;
好處:容易開始和易把握;
潛在風險:這可能加深你對少數人的執着與依賴。
第二類:我喜歡和各種不同的人交朋友;
好處:社交廣闊;
潛在風險:在交往不深的情況下,你可能難以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
第三類:對我而言,比自己強大的人很有魅力,我只想和這樣的人在一起;
好處:可依靠和從中得學習和利益;
潛在風險:你無法表達自己的心聲,最後可能自行終結這段關係。
第四類:我喜歡那些順從自己意見和照我意思去做的人;
好處:社交上有話事權和話語權;
潛在風險:你的私心可能很重,最後可能會被對方拋棄。
你會問,我為何會選上這些朋友?其實朋友之間是一種情感上互相滿足的關係。你的選擇可能要反思以下問題:
第一,認清自己的需求:問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情感需要是甚麼?是陪伴?是利益?是玩樂?是聆聽?是被明白?
第二,認清朋友的需求:你又知否朋友的需要?朋友和我的需要有多大關聯?例如有共同性、不同性、互補性。
第三,將對方視為獨立個體:我是否將他視為獨立的個體?意思是,你會放下自己的需要,去接納別人的獨特性和不同性?
第四,怎樣尋求別人去滿足自己的需要:有勇氣去表達有求於人嗎?有勇氣去清楚地表達你的需要嗎?帶着甚麼態度?為甚麼會想找他去滿足呢?
第五,面對對方對我的需要的反應:我能接受對方對自己的需要所作的任何反應嗎?一旦別人未能應承或滿足,可接受嗎?
第六,尋求共識:向對方尋求幫助時,能夠在界綫上、限度上和時間上,有勇氣尋求共識嗎?例如界定需求和幫助之間的分際,雙方是否有說好會幫到甚麼程度。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