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說,令自己最灰的一定是工作。你每天一定會問:「邊個想返工?」
返工,天天塞車、與同事處不來、諸事不順、老細盲塞之類 …… 不過,也不是只有返工令人灰,還有是社會垷狀。你會不斷感到社會無出路,努力得不到回報,總之慨歎為何要繼續上班去。工作,可能是夢想和自我的實現,也可能只是為了一個飯碗而已。
Linkedin在2017年訪問了逾一千名三十歲左右的打工仔,發現二十五歲至三十三歲的打工仔之中,有75%感到自己正在經歷了「四分之一人生」危機(Quarter-life crisis),出現危機的平均年齡就是二十七歲!接近六成受訪者不清楚人生下一步如何;其次是不滿在職業上沒有選擇;之後就是收入少、無法置業的困擾。 要如何解決?似乎大部分人都選擇悲觀。有36%受訪者轉職,投身一門截然不同的行業;28%人選擇去旅行;亦有23%的打工仔選擇從工作中抽身,來一個Career break,思考自己想如何生活及怎樣令自己活得幸福 。
今天的職場生涯是否真是非人生活?是的!美籍猶太裔政治理理論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曾為工作下了這定義:工作是一種人類生存的非自然行動。她認為工作會創造出一個跟天然不同的世界。簡單地說,就是塑造一個不同的你。我用一個比喻,人要看清自己就需要面向一面鏡子,鏡子將自己的容貌反映出來。鏡子對我而言就是非天然的東西,是異物,是自己身外的東西。當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安舒區,比較難去認清自己真面目,了解自己的限制,面對自己內在的困擾;而工作作為一件異物,就有這種功用。
你要穿透表層,進入內心世界,目標是面對自己從工作而來的外與內的困擾和情緒,發現真正的自己,最終幫助你認清從工作而來的困擾與無力,有助告別灰地。
撰文:伍詠光
突破輔導中心助理總監。著有《工,唔係咁打!》、《戀愛出事的理由》以及《嘴巴失控了——青少年導師求生手記》、《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