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底時,政府考慮疫情發展和最新風險評估後,認為急需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當時政府公布了新一輪防疫措施,內容包括:由7月29日起餐飲業務處所禁止堂食;體育處所、泳池亦須關閉,限聚令人數由四人收緊至兩人,強制戴口罩範圍擴至室外公眾地方。新措施指定餐飲業務負責人在任何時間須停止提供堂食,受影響處所可繼續以外賣和外送方式售賣或供應食物和飲品。然而,由於康文署暫停開放所有戶外康樂場地,導致公共空間不足,在外工作的市民難以找到合適的進餐地點。在實施新一輪防疫措施當天,在多區看到不少工人要在街道旁吃飯盒,亦有人在地盤內,甚至有些清潔工要在廁所內進食,衞生情况令人關注;更有些市民認為政府「一刀切」禁止堂食是不合理。
為了協助在外工作的市民,有商戶、教育中心和其他機構開放作「午膳空間」,該處桌上設置間板分隔,讓市民用膳;九巴更在中午時段安排共一千張摺櫈,提供座位供市民進食;亦有酒店宣布宴會廳予公眾用餐。因應實際情況,政府為新措施作出修訂,宣布在7月30日起於午膳時間,開放全港十九個社區會堂或社區中心,供有需要的市民入內用膳。
可是,有關安排備受批評,有地盤工人表示不知社區會堂在哪裏,亦有因位置偏僻不便,寧願選擇繼續在街上吃飯。有媒體則發現,銅鑼灣社區會堂有櫈無枱,無法用餐。民政事務總署亦未有考慮康樹樓出現確診個案的風險,開放了荃灣梨木樹社區會堂,幸好在7月30日更改了地點,但總括而言,情況令市民感覺混亂不堪。
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次食肆禁堂食,引發了不少爭議。政府一方面要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管理,同時又要確保對不同階層市民的影響減至最低,政府應該如何處理?另一方面,調解又如何在社會政策上發揮預防糾紛的作用?下期筆者會跟大家分享。
撰文:羅偉雄博士(Dr. Francis Law)
資深國際商業顧問及糾紛解決專家,擁有近三十年公共行政、人事、衝突及國際貿易管理的經驗,為香港和解中心會長、內地-香港聯合調解中心聯合主席、粵港澳商事調解聯盟副主席、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有限公司理事、澳門科技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客席高級講師、前海法院專家陪審員、首席調解培訓師、首席評審、資深國際調解專家及仲裁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