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在本地已經推出一段時間,據筆者了解,其反應不似預期,有人甚至用「生不逢時」去形容!主要原因有幾個,首先在愚人節當日啟動(即今年4月1日),當時全港大部分人都仍然在新冠狀病毒的陰霾下,情況比今日嚴峻得多,故此5G根本不能成為一個關注點。第二,由於社交距離,大家都改變了生活模式,變成愛回家吃飯,在家裏根本不可能去轉用5G。第三,是各大5G服務供應商的網絡根本未全面覆蓋全港,令用戶感到整個系統根本未就緒。最後一個原因,是可選擇的5G智能手機型號不多,結果令整個項目成效不彰。
話雖如此,5G始終是改變未來的科技之一, 亦是一個不能逆轉的科技發展方向。 近日,由於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疫情開始較為穩定,令更多研究開始關注疫情後的發展,特別是經濟方面,大家開始思考5G能否成為其中一種催化劑。畢竟,是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但刺激了「宅經濟」,同時亦大大推動「遠程醫療」以至「智慧醫療」的發展。
透過5G通訊、AI影像處理、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室內精準定位等技術,啟動5G與醫療的跨域整合,實現遠端醫療、遠端照護等服務。利用5G即時復健指導,令患者不用到醫院也能在家中進行復健;而透過5G高速傳輸4K手術室現場影像及零時差生理數據,可以在遠端進行AR/VR手術教學。
筆者深信,醫療只是其中一個受惠的產業。事實上,隨着5G網絡時代的到來, 人和機器跟網絡的關係已經密不可分,特別是當綫下銷售成本和風險愈來愈高, 綫上銷售再宅配到戶,這種依賴網絡的經營模式將會成為主流。當出現了一種商業模式或流動科技平台能夠令5G發揮得淋漓盡致,要成為推動經濟的催化劑, 只是時間問題。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