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終於踏入2021年。回想去年,若然沒有新興綫上會議科技(如Zoom), 大家的日子便不知如何度過。只可惜疫情至今仍然繼續反反覆覆,還出現了變種病毒,看來這種新常態還有一段頗長的日子。作為企業,既然沒有辦法改變新常態,唯有繼續努力了解未來新興科技,做好準備去迎接新一年的新挑戰。
經歷近一年的在家工作(WFH),累積了不少經驗,國際機構IDC預計超過半數全球企業,在未來三年內都將會導入包括5G、AI、IoT、AR/VR等技術去支援居家辦公、遠距上班的混合工作形態。以Google為例,其WFH政策將會延續到今年9月。
另外,不少國際研究機構報告均作出了2021年新興科技的預測,當中人工智能(AI)仍然是較為獨佔鰲頭,應用到各行各業。過去的成績,已經肯定能夠將部分工作自動化。AI已經能夠模仿人類智能並執行諸如圖像識別、語音或模式識別,以及決策等任務的計算機系統,可以比人類更快、更準確地完成任務。在眾多AI功能中,以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最受關注,由安排火車、評估業務風險、預測維護、提高能源效率,以至許多省錢的任務。有研究指,到了2022年機器學習市場預計將增長到八十八點一億美元,而應用程序能夠用於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和模式識別。IDC亦預測,全球六成企業將採用以消費者為中心的AI決策系統,以金融、健康產業、政府相關部門需求最高。
筆者又留意到,由於疫情關係,令不少企業聘請職位時已經不能再以「面對面」方式處理。以LinkedIn為例,目前已使用AI面試的招聘人員,可以有效節省時間 67%,而且已證實可以消除面試官的人為偏見,招納企業真正需要的成員。還有IBM Watson’s AI,可以分析語言分析能力和演算法的功能,由影片經過分析後來建立個人分析,能夠透過上百種評分條件來分析應聘者,並將分析結果整合成個人分析資料庫。
筆者相信,任何2021年的新興科技,必須能夠在疫情下發揮其功能及優勢,才可以大行其道,情況就如Zoom在2020年「發圍」的機遇,各企業不妨拭目以待。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