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創新科技署為各行業因應疫情急須部署遙距工作或服務模式,因而透過「防疫抗疫基金」推出「遙距營商計畫」(D-Biz)。可惜,未知是否反應太過踴躍,還是未計畫周詳,令計畫推出以來負面傳聞不絕,包括申請企業未獲全額資助、原承諾十個工作天內快速批核,結果卻至少要等上一個月等。幸好,是次政府回應迅速,決定加碼十億,即由原來的港幣五億元資助額增至十五億元。
筆者認為,是次計畫還有一個長遠的正面意義:當各大小企業透過是次計畫去提升數碼轉型,不但能夠改善競爭力,以擴大市場佔有率,更可以藉此計畫令員工、客戶及供應商等提升「數碼智商」,有助香港成為智慧城市。
根據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提出的數碼智商Digital Quotient(DQ),當中其中一個的涵蓋的領域是數碼知識與素養,意思是有能力尋找、閱讀、評估、整合、創造、改造與分享訊息、媒體及科技。要達到這一點, 便需要確保國民的數碼知識達到一定水平,並且需要持續更新相關的知識。在「數碼智商」涵蓋的八大領域中,包括整體系統的數碼資訊環境保安:有能力偵測、預防、管理不同等級的網路威脅,以保護資料、裝置、網絡與系統。D-Biz計畫正好能夠強化企業的數碼資訊及環境。
此外,去年Google香港發表《智慧數碼城市白皮書》第三及最終版,反映本港四大產業──旅遊、零售、金融及生活於數碼應用方面均有明顯進步。報告顯示香港企業及中小企均意識到數碼轉型對其業務的重要性,前者積極增加在數碼項目方面的投資,後者亦加快數碼轉型的步伐。除了基本的數碼項目,30%本地企業亦積極考慮採納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技術。然而,不少企業指出,招聘具備數碼科技相關技能及行業知識的人才是一大挑戰。
香港要成為有競爭力的智慧城市,不能單靠資訊基建、硬件等元素,更重要是建立市民擁有「數碼智商」。企業運用數碼科技,在減低成本之餘,更要協助提升相關持份者懂得善用科技,從而令整個香港邁向成為智慧城市。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