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職趣事

全球裁員潮 員工最容易有職場倖存者症候群 六成人感到過勞 七成人工作動力明顯下降
18 Jul 2025

 

隨著全球經濟不穩,香港不少企業亦相繼進行裁員,特別在科技業界尤為明顯。對被裁的員工來說,這是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們不但失去主要收入來源,也可能要重新適應求職市場,甚至改變生活規劃。然而,對仍留在公司的員工而言,同樣面對一連串心理壓力和困擾,這種情況被稱為「職場倖存者症候群」。

 

在裁員風波過後,留下來的員工往往內心五味雜陳。他們可能對失去工作機會的同事感到愧疚,又或者對公司的處理方式感到失望和無奈。有些人會對自己的工作前景感到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下一個被裁的對象。這種內耗與壓力,對員工士氣、效率與整體職場氣氛產生明顯影響。

 

根據國際調查報告指出,科技行業中有超過七成的裁員倖存者表示,他們的工作動力明顯下降,超過六成人感到過勞,亦有不少人已不願向他人推薦自己的公司為理想僱主。這反映出裁員帶來的影響,遠超表面上的人手調整,更牽動整個企業文化與團隊穩定。

 

 

對員工而言,處理「職場倖存者症候群」的關鍵在於情緒管理與重拾工作動力。第一步是坦然面對內心的情緒波動,承認自己感到不安、沮喪是正常的。透過與同事交流、尋求朋友或專業輔導的支持,有助釐清情緒並尋找出路。同時,也可以回想當初加入公司的原因,重新找回目標和使命感,讓自己重燃對工作的熱情與方向。

 

在重建人際關係方面,不妨主動與被裁員的同事保持聯絡,提供支持與鼓勵。這樣不但有助建立更深厚的職場連結,也有機會在未來互相幫助。而在工作分配變化下,員工亦需學懂為自己設下工作界線,避免因人手減少而長期超負荷,影響身心健康。適時與上司溝通調整職責,是維持工作質素和個人平衡的關鍵。

 

對管理層來說,透明溝通與展現同理心,是避免員工不安與不信任的根本。當公司能公開解釋裁員原因與未來方向,員工自然較易接受變動。同時,釐清員工的新角色與貢獻,給予肯定與支持,亦有助重建團隊信心,防止進一步的人才流失。

 

裁員本質上是財務上的抉擇,但其情緒與心理影響卻不能忽視。若能妥善處理,不但可減少傷害,更可能成為企業自我反思與改革的契機。對於香港企業和打工仔而言,如何在人事變動中找回穩定與方向,將是未來能否逆風而行的關鍵。

 



好工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