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實用出路講座 助考生覓升學就業方向
實用出路講座 助考生覓升學就業方向
距離文憑試放榜尚有個多星期,一眾考生將要檢收努力多年的成果。不論成績理想或欠佳,考生應及早作多手準備,以免在放榜時因失預算而做錯決定。星島新聞集團旗下 EDUplus.hk 將於7月9日假九龍塘達之路七十八號生產力大樓四樓展示廳舉行「中學畢業生出路講座」,多家教育機構代表將提供升學諮詢及入學評核,並有專人講解入學要求、課程內容及行業前景。另設多場星級講座為中學畢業生及家長提供升學策略、多元出路資訊及家長學生放榜心理輔導。


大會當日邀得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幹事陳偉文擔任演講嘉賓,鼓勵考生做好生涯規劃,了解不同升學及就業出路,以免在放榜時措手不及。另一演講嘉賓──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則分享父母支持對子女面對困難的重要性,他將鼓勵家長、學生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文憑試放榜。


從興趣出發 升學就業不設限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早前進行調查,發現文憑試考生在升學及就業方面面對三大困難。協會幹事陳偉文指:「最主要的問題是未能掌握全面升學及就業資訊,學生不知道可從甚麼途徑獲取資訊,而資訊來源亦良莠不齊。第二,學生身邊的家人、朋友和老師的意見可能會有衝突,令學生在作出選擇時感到困惑。另外,有少部分學生對前路尚未有清晰想法。」


陳偉文指,文憑試考生可參考教育局出版的《中學畢業生升學輔導手冊》,亦可參與不同機構舉辦的講座及博覽,透過了解不同的升學及就業出路,從而作出充分知情的選擇。「協會亦與教育局合作,推出『e導航』放榜網站,方便學生搜尋不同本地院校的課程資料及獲得放榜最新資訊。」陳偉文提醒學生應因應不同預計成績,及早規劃出路,「學生可準備一個『高、中、低』文憑試成績方案,不論成績如何亦可按計畫處理,不會方寸大亂。」另外,陳偉文指學生不應被主流出路的框架限制,「其實高中畢業後不一定要立即入讀大學。如學生對前路發展有方向,即使成績未如理想,仍可從不同途徑進修,如副學士銜接課程或在職培訓等,最後亦可以達到目標。」


「近年一些具休閒性質的課程及行業亦頗受學生歡迎,如美容師、咖啡調配師、品酒師等;不少年輕人亦有志創業。另外,受經濟前景不明朗的因素影響,具專業資格及發展前景穩定的課程及行業亦是熱門選擇。」陳偉文強調,升學及就業應先從興趣出發,「不少學生因行業興旺而入讀相關學科,但最後卻感到不開心,因為不是為自己而讀。」經濟環境瞬息萬變,與其不斷追逐新興行業,倒不如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畢竟各行各業正需要人才入行。他又指,現時流行的性格測試,是一種可以幫助輔導教師接觸學生的工具,「測試並非『黃大仙』,不能解答所有疑問,但學生可藉此反思甚麼才適合自己。」


父母支持 助子女保持信心鬥志


社會鼓吹競爭氣氛,「贏在起跑綫」、「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等口號不絕於耳,令學生壓力大增。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博士指:「人生有很多不同階段,文憑試只是其中一個關口,即使成績未如理想,亦不代表往後也會失敗。不少人因為經歷失敗的磨練,反而激發鬥志及提升自省能力,努力尋找其他出路,最終也可達到目標。一次半次的成功或失敗,不能論斷一輩子的成敗得失。」


狄博士的子女亦曾經歷放榜階段,作為家長,他保持平常心,主要從旁協助與鼓勵,希望子女可靠自己從過程中學習。「兒子完成文憑試後到英國讀書,入讀大學前須先讀基礎課程,及於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考獲六點五分。他經歷過幾次失敗,但仍然保持鬥志,最後成功考獲足夠分數入讀心儀大學。」狄博士指,有時候父母為子女準備太多,以免他們經歷失敗,反而會令子女難以承受更大挫敗,錯失成長機會。


他認為,現時香港的升學出路選擇多,家長與子女毋須因文憑試成績欠佳而感到悲觀。學生可根據不同情況作評估考慮,除資助與非資助大學學位外,亦有副學士課程、職業訓練課程等,或可選擇補考或重讀。「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保持自信和奮鬥心,便可達到目標。」家長可與子女共同商討多元出路,既可令子女有奮鬥目標,亦令他們了解即使未達預期成績,仍有其他選擇空間,毋須因成績未如理想而感到絕望。狄博士表示,生涯規劃有助學生尋找人生目標及志趣,「制定目標十分重要,年輕人有方向,才知道自己為何奮鬥,否則每日過漫無目的、營營役役的生活,只會加深子女對父母的依賴。」


父母的支持對子女十分重要,「不少人說文憑試『一試定生死』,已令學生感到很大壓力,如父母因子女成績欠佳再落井下石,只會增添無謂壓力,令他們百上加斤,亦於事無補。父母的心靈關懷是最重要的,即使面對子女成績不理想,亦應讓子女明白父母會永遠支持他們。」
Posted on 05 Jul 2016.
香港輔導 教師協會幹事 陳偉文
香港輔導 教師協會幹事 陳偉文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 狄志遠博士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 狄志遠博士
狄志遠指,家長可與子女共同商討多元出路,既可令子女有奮鬥目標,亦令他們了解即使未達預期成績,仍有其他選擇空間,毋須因成績未如理想而感到絕望。
狄志遠指,家長可與子女共同商討多元出路,既可令子女有奮鬥目標,亦令他們了解即使未達預期成績,仍有其他選擇空間,毋須因成績未如理想而感到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