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傷風感冒,不少人會即時求醫或自行服食成藥,但當察覺到自己情緒出現問題,卻往往不願承認,遑論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專注於研發腦神經科藥物的丹麥靈北大藥廠(Lundbeck),多年來在不同層面推廣精神健康,其香港區總經理潘淑嫺表示,近年開始拍攝多輯微電影《沿途有你》,深入淺出講解情緒病,冀望減低市民大眾對腦部疾病的誤解,病向淺中醫。她亦計畫進一步在內地及澳門推廣精神健康,與企業合辦講座,「我希望終有一日,情緒病患者不再懼怕說出自己的情緒問題。」
丹麥靈北大藥廠成立逾百年,一直專注於研發腦神經科藥物,包括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情緒病,以及其他嚴重精神科疾病。丹麥靈北大藥廠香港區總經理潘淑嫺坦言,藥物研發需時且費用高昂,但由於藥廠以基金形式運作,故有空間及資源投資在藥物科研上。
為讓腦神經科藥物惠及世界各地的病人,靈北大藥廠陸續在超過五十個城市設立辦事處,全球員工總數已達五千人。香港分公司則在十八年前開始,由潘淑嫺一手一腳建立,「初時公司只有我一人,辦公室只有一百呎,放了一張枱凳,一部傳真機。」
辦講座 邀醫生丹麥研習
潘淑嫺回憶說,推廣腦神經科藥物從來並非易事,二十年前向精神科醫生推銷藥物,很多時都要在醫院等足一整天。後來她發現,除了針對精神專科,亦應教育普通科及家庭醫生,故陸續舉辦醫學講座、精神科藥理課程,並邀請本地醫生前往丹麥研習。
靈北大藥廠亦於十年前成立「香港靈北學院」,加強與本港醫療機構及醫生的合作,定期邀請海外醫學權威教授及醫生來港,與本地醫生進行學術交流,深入探討不同的腦部疾病。潘淑嫺稱,通過醫學研討會及講座,普通科醫生亦能更掌握情緒病,「當診症時發現病人出現情緒問題,可作出合適的治療,甚至轉介至精神科專科。」
為進一步推廣腦部精神健康,潘淑嫺也開始從公眾層面入手,教育市民認識腦部疾病及正確用藥,「我們雖不能直接向市民銷售,但卻可從教育出發,加深市民對腦神經科藥物的認識。」因此,該公司數年前開始,贊助拍攝多輯微電影《沿途有你》,以由藝人張可頤飾演的女強人故事,深入淺出講解躁鬱症等情緒病。
拍微電影講解躁鬱症
潘淑嫺續說,情緒病是其中一種都市病,不論是公司高層抑或富豪,都有可能患上情緒病,「這類有學識的人,即使察覺到自己情緒有問題,都不願承認、看醫生。」除了諱疾忌醫,她亦留意到不少患者抗拒服食腦神經藥物,於是在上一輯《沿途有你》,加入相關劇情,「很多病人對腦神經藥物抱有懷疑,生怕會上癮,然後自行減藥物分量,甚至不吃藥,但往往因這些誤解,而影響治療。」
因此,推出微電影以外,靈北大藥廠近年亦不時到中央圖書館及科學館,舉辦免費醫學講座,並邀請精神專科醫生,向參加者講解不同的腦部疾病,減低對藥物的誤解。她以認知障礙症為例,只要患者盡早服藥,便可得到治療的黃金時期,「醫生可及早對症下藥,病人與家人亦可增加相處時間。」
認知障礙症宜盡早服藥
推廣精神健康多年的潘淑嫺,早前獲業界頒發「大灣區傑出女企業家獎」,對她而言,獎項是她工作的一大肯定,「感覺自己的使命感增加了,亦更鼓勵我在香港以外地區做好腦健康推廣工作,例如與內地及澳門的公司合作,在企業層面教育員工認識情緒病、腦退化症等。」
她表示,該公司的精神健康教育步伐不會停下來,更會加倍努力做好推廣,期望社會逐步接受腦部疾病,不再標籤相關病患者,「我希望終有一日,情緒病患者不再懼怕說出自己的情緒問題,可以與家人、朋友,甚至同事分享經歷,接受適當的治療。」
團隊雖小聯繫深 每年總動員獎勵旅遊
靈北大藥廠於十八年前,在香港設立分部,團隊規模亦由只有潘淑嫺一人,增至現時十九人,「雖然公司人少少,但大家目標一致、互相信任,所以同事之間聯繫甚深。我亦可更了解同事的性格,安排他們在不同的崗位工作。」
潘淑嫺不諱言,曾有員工因家人患有認知障礙症、情緒病而加入公司,「他們想加深對腦神經藥物的認識,做有意義的藥物推銷,亦因其他同事對不同的腦部疾病有認知,不怕家人會被歧視。」
為答謝員工對公司的付出,靈北大藥廠每年都會舉辦獎勵旅遊,公司總動員到日本、紐西蘭、澳洲等地旅行,她稱,「我們會按大部分同事的喜好,再安排行程,同時歡迎員工家屬一同參加,希望同事可以work hard play 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