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平台配對工作 社企加碼招聘 提升技能助就業 撐殘疾人士渡疫關
平台配對工作 社企加碼招聘 提升技能助就業 撐殘疾人士渡疫關

據政府《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的數據顯示,願意投入勞動市場的殘疾人士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七,比整體人口偏高。新冠疫情令本港經濟陷入困境,企業減少或停止招聘,殘疾人士搵工難上加難。幸有業內人士開設工作配對平台,支援殘疾人士就業;亦有社企擴充業務,為新店鋪招聘約六成殘疾人士擔任前綫工作。業界期望政府能增臨時短期職位,並做好公眾教育,推行多元共融文化,。今期《JobMarket》專訪提供就業服務及開辦各項技能培訓課程的機構,探討殘疾人士的就業情況、挑戰及未來發展等。

 

 

社會對殘疾人士存在不少誤會,香港傷健協會港島二區區域經理林嘉俊表示,該協會一直提倡傷健共融的概念,希望打破大眾對殘疾人士的誤解。「有僱主以為肢體傷殘如同智力障礙,我們致力宣揚共融教育,冀讓更多人了解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與健全人士無異。」

 

 

為鼓勵僱主聘用殘疾人士,社署推出多項服務計畫,讓不同組織為殘疾人士提供訓練和培訓。林嘉俊指,該協會參與的服務計畫包括「殘疾人士在職培訓計畫」、「輔助就業」、「陽光路上培訓計畫」等。他續指,該協會透過培訓殘疾人士工作技能,協助他們在公開市場就業。「我們的社工會按每名殘疾人士的能力及興趣進行評估,並為他們作出相應的職位配對,亦會安排他們到社企及協會實習,讓他們在投身職場前做好準備。」

 

 

辦工作坊減壓 試工計畫助適應

林嘉俊稱,該協會到特殊學校為殘疾人士進行職前培訓,教導職場軟技能(soft skill)如溝通技巧;也會為他們安排實習機會,透過職業體驗裝備自己,讓殘疾人士及早適應職場生活。為協助殘疾人士渡過目前疫情難關,該協會舉辦不同課程,如電腦班,藉此提升他們的工作技能;亦會舉辦畫畫及手工等工作坊,紓緩他們的心理壓力及焦慮感。

 

 

除了僱員培訓外,僱主的配合對殘疾人士就業同樣重要。林嘉俊表示,僱主若有意聘請殘疾人士,該協會社工會先到公司實地視察工作環境,「我們會與僱主及其他員工講解與殘疾人士的相處技巧;殘疾員工入職後也會進行試工計畫,讓雙方互相適應,沒問題後他們便可正式上任。」

 

 

他認為,長遠來說政府應大力宣傳傷健共融的理念,亦可為僱主提供稅務優惠,增加他們聘用殘疾人士的誘因。

 

 

零售社企殘疾員工佔六成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以社企模式運作,為殘疾人士及弱勢社群創造平等且具尊嚴的就業機會,其行政總裁鍾偉成表示,現時公司接近六成員工為精神病康復者。該公司主要以零售業務為主,現時有二十二間店鋪,約七至八成為殘疾員工,包括店務員、高級店務員、助理店長及店長等主要負責前綫工作,亦有派單員;另有餐廳業務,員工負責水吧及侍應工作。

 

 

鍾偉成指,該公司透過不同機構轉介具零售業務經驗的員工,經面試了解及觀察求職者的店務技能及客戶服務技巧,合適者獲直接聘用。「我們亦會安排沒有相關經驗人士,以學員的身分在店內實習兩至三個月,表現良好者均會獲得聘用。」轉介個案的社工會在學員實習期間及在職的半年至一年內,跟進他們的工作情況。

 

 

為讓在職員工及實習學員熟悉業務運作,該公司參與社署專為接受資助職業康復服務的殘疾僱員而設的「指導員獎勵金計畫」。鍾偉成表示,「我們會為殘疾員工提供在職培訓,包括介紹產品、客戶服務的解說技巧等,並讓經驗豐富、獲僱主委任的員工擔任督導員,在工作場所為新入職員工,提供不少於一個月或兩個月的指導及協助。」

 

 

他坦言,該公司在2月底開新店時已增聘人手,業務亦將會持續擴展。「現階段正尋求合適地方,預計今年7至8月開新店,屆時需要六名全職及兼職人員,殘疾人士佔六成,其餘四成為健全人士。」

 

 

逾百家企業成功招聘

擁有大專學歷的殘疾人士往往比一般大專生,較難找到與其學歷相稱的工作。眼見高學歷殘疾人士求職艱難,崔宇恒(Walter)成立專為殘疾大專生作免費工作配對的慈善組織CareER。他表示,有逾三成的殘疾大專生畢業後,要花超過半年時間才找到首份工作。「很多僱主都對聘請殘疾人士有所顧慮,不外乎幾個理由,包括不清楚殘疾人士適合哪些工種、不了解工作環境是否適合殘疾人士,以及會否因聘請殘疾人士而增加額外成本。」

 

 

Walter發現,有大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有意推動企業共融文化,惟公司其他部門未有獲得相關資訊,推行更見困難。「故我們會做很多前期工作,如為管理層及員工進行工作坊,讓他們認識企業共融文化。」該組織除了負責招聘程序、安排面試、面試失敗後的檢討,以至獲聘後的跟進工作外,亦會因應每宗個案的情況作安排,以消除僱主及殘疾員工之間的疑慮。「我們作為雙方溝通的橋梁,會了解僱主及求職者的具體要求,如僱主希望聘請擁有甚麼能力的員工;又會詢問求職者的意願。」

 

 

Walter指,其組織由2013年創辦至今,總共有逾一百家企業透過他們成功招聘,工作類型多元化,包括律師行、人才資源部門、客戶服務、IT公司等,「每年配對約七十份長期工作,成功率逾九成。」

 

 

本港最新失業率升至百分之四點二,Walter表示殘疾人士的就業率恐怕是雙倍。他解釋,在全民就業下,企業想招聘適合的人才頗為艱難,有不少公司轉為聘任殘疾人士,「惟現時企業減少或停止招聘,健全的待業人士相繼增加,企業自然有更多選擇,未必會聘用殘疾人士。」

 

 

課程涉獵各行業 添科技元素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就業服務中心就業服務主任岑慧敏則指,肢體傷殘者及精神康復人士尋求工作非常困難,「前者面對環境裝置問題,如交通配套、企業有否在工作空間設置無障礙設施等;後者則要面對社會的不理解及標籤。若是擁有多項殘疾類別的人士,尋找合適工作的難度亦隨之增加。」該中心透過各項技能培訓課程,為有志尋找工作的殘疾人士提升工作技能,並進行就業選配,協助他們融入就業市場。

 

 

她續稱,疫症蔓延令不少公司暫停招聘,殘疾人士求職亦受影響。「待疫情過後,相信企業會補充現時缺乏的人才。」為讓殘疾人士做好進入職場的準備,並鼓勵在職殘疾人士持續進修,該中心與僱員再培訓局合辦兼讀制基礎證書課程,如「婚禮花飾與宴會布置 I」、「中醫保健食療知識」;與就業掛鈎的課程包括「常用英語語法 I」、「實用文職訓練」、「職業普通話 I」等。

 

 

該中心去年亦開辦了「360°影片製作技巧基礎證書」,及與職訓局的展亮技能發展中心合辦「微電影製作 Microfilm Production 」課程。岑慧敏稱,課程加入新元素,讓殘疾人士有機會涉獵不同行業及範疇,「讓適合後勤工作的肢體殘疾者對新科技有基本認識,從而接觸及認識更多市場的最新發展。」

 

 

該中心就業服務主任劉濱妮表示,約有七成學員在完成課程後找到工作。「我們會為有意求職的殘疾人士提供就業諮詢及就業選配,介紹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課程,亦會在他們受僱前提供支援服務及工作訓練,包括求職面試技巧及人際關係技巧訓練等。」

 

 

岑慧敏坦言,政府將「殘疾僱員支援計畫」的資助額上限提高至每名殘疾僱員四萬港元,有助僱主更彈性添置輔助儀器或改裝工作間,「現時政府提供不同類型的資助計畫、在職及見習培訓計畫,鼓勵僱主聘用殘疾人士。」劉濱妮則指,該中心與僱員再培訓局合辦的課程,除了可豁免學費外,亦可獲得培訓津貼,鼓勵殘疾學員持續進修。

 

 

失業潮湧現 盼增臨時短期職位

新冠疫情令本港失業率持續攀升,殘疾人士是首當其衝受影響的一群。香港傷健協會港島二區區域經理林嘉俊指,自農曆新年後,很多在康文署轄下圖書館工作的外判工被裁;飲食業及零售業亦見同樣情況,「不少相熟的僱主都向我們表示已凍結招聘。」

 

 

林嘉俊坦言,2003年沙士後,政府曾開設臨時短期職位予殘疾人士,他期望政府於現階段採取同樣措施。「既然社福機構向來缺乏支援人員,政府如增設臨時短期職位時,可考慮將部分職位撥給社福機構。」

 

 

慈善組織CareER創辦人Walter則認為,政府的行政程序繁複,未能因商業社會運作於短時間內改變,加上施行政策時很少從僱主層面考慮,令他們未能在企業內部推行多元共融文化。「政府應投放資源協助僱主做培訓,並做好公眾教育,令更多人認識如何與殘障人士相處。」

Posted on 15 May 2020.
據政府《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的數據顯示,願意投入勞動市場的殘疾人士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七,比整體人口偏高。
據政府《2013年香港殘疾人士貧窮情況報告》的數據顯示,願意投入勞動市場的殘疾人士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七,比整體人口偏高。
香港傷健協會舉辦義工活動讓會員走出社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責任感,亦能促進傷健共融。
香港傷健協會舉辦義工活動讓會員走出社區,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及責任感,亦能促進傷健共融。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鍾偉成。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鍾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