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over Story > 最低工資上調 積極輸入高才 2023職場大事回顧
最低工資上調 積極輸入高才 2023職場大事回顧

三年疫情暫告一段落,復常之聲此起彼落,社會逐漸回復常態,經濟復甦的速度卻緩慢。來到2023年最後一期,讓我們回顧一下今年就業市場中的重要事件,然後一起展望將來。

 

根據香港統計處資料顯示,2023年中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七百四十九點八萬,跟2019年時的七百五十點七萬相若。人口回升但不少行業仍然面對人手不足問題,畢竟在過去兩年的移民潮影響下,要招攬人才、培訓人才填補空缺需時,「搶人才,搶企業」成了今年的熱話。

 

8萬人才 輸港解決人手荒

截至今年11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畫收到超過二十萬宗申請,逾十二萬宗獲批,八萬一千多人已經到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下一步挑戰是留住人才,已開始進行全港人力資源預測調研,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發表報告,涵蓋所有行業、全港八成勞工人口,包括「八大中心」熱門行業,亦包括旅遊、建築等傳統行業。

 

在各項輸入人才計畫中,高端人才通行證(高才通)計畫備受關注。星島新聞集團發揮傳媒在社會聯繫中的橋梁作用,聯合《JobMarket》與勞工及福利局合作,早前於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內地名校香港『高才通』招聘巡禮」廣東站,合共提供七百七十七個職位,涉及金融、地產、商業服務等不同行業,其中新世界、港鐵、國泰航空公司、滙豐銀行及中國移動(香港)等知名企業的諮詢台前均人頭湧湧,全日共有三千人次入場。

 

請人難 請人才更難  

行行搶人才,但不是所有行業都捱得到「才」來。香港一向是展覽之都,主辦商及搭建商分別負責展覽的統籌及執行工作,在疫情前的營運狀況均非常理想,可是疫情期間生意一落千丈。直至疫情過去,展覽業務終現反彈。有主辦商負責人表示,今年展覽的規模已恢復至疫情前七至八成,已有微利;有搭建商負責人亦稱,生意恢復至疫情前六至七成,但預料要待2025年才能全面復甦。但他們均認為,人手短缺或拖慢展覽業復甦進度,籲政府考慮輸入外勞。

 

建同展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誠豐表示,在2021年時,生意急跌達七成,公司被逼裁員及減薪,只能盡量承辦政府項目以作幫補。不少搭建工人在疫情時開工不足轉行,陳誠豐指,現時工人流失率約三成,除了令展覽高峰期時工人成本增加兩成,搭建時間亦延長,拖累展覽業復甦。他同樣期望政府考慮開放輸入外勞,協助處理裝嵌、運輸等前期非技術性搭建工序。

 

凍結四年

最低工資加至四十大元

請人已經不容易,請人成本也進一步上漲。法定最低工資凍結四年後,政府今年宣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最低工資在5月1日開始由時薪三十七元五角增加至四十元,加幅為二元五角(即6.7%),預計有八萬七千三百人受惠。最低工資委員會表示,勞資學官四方一致達成共識,並認為領取最低工資的人數減少是好事,代表社會有進步。至於會否實施「一年一檢」,委員會稱如有消息會適時公布。

 

委員會主席王沛詩指,今次調升已跑贏通脹少許,強調香港是多元社會,委員會涵蓋各界人士,都以數據為依歸,並以香港利益為前提,避免低下階層薪酬過低,同時確保低薪職位不會大量流失,兩者要取得適當平衡。她說,是次受惠行業包括清潔工、物管、零售、派遞等行業。

 

香港飲食業職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李卓燊歡迎政府上調法定最低工資,但認為上調至四十元仍然不足,四十六元才是較合理的數字,而現時時薪低於四十元的多為保安員及清潔工,其中以單幢式大廈的保安員及清潔工居多,「希望大家明白,現時最低工資的金額是不足以令工友有理想的生活。」

 

骨牌效應 食肆結業潮 

這邊廂有聲音呼籲上調飲食業的最低工資,那邊廂食肆結業潮席捲全港。有媒體引述OpenRice所公布的資料報道指,單是2023年5月至7月期間結業餐廳累計為一千五百二十四家,較2020年同期多逾七百三十家。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統計處指2020年食肆收益急跌,扣除物價變動因素後,食肆收益數量指數按年下跌近30%。雖然2021年稍回升,但2022年再次下跌,食肆收益只能夠回復到疫情前約七成的水平──2022年3月份的食肆收益直插至谷底,實際總收益僅港幣四十億元。

 

最諷刺的是,疫情期間人流大減,堂食又受時間限制,食肆仍能撐得住;反而在疫情過後,不少老店應聲倒地,結業離場。

 

部分結業知名食肆(括號為經營歷史)

 

九龍城南記飯店(六十年)

土瓜灣上海美華菜館(七十年)

旺角富記粥品(五十年)

深水埗坤記糕品專家(六十年)

深水埗長發麵家(七十年)

紅磡時新漢堡包(五十年)

Castelo Concepts旗下九間餐廳(約三十年)

 

不少人把食肆結業潮歸咎於港人熱衷北上消費。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示,11月和12月理應是餐飲旺季,但港人北上成風下,餐飲業周末生意甚至較去年同期下跌,其中晚市生意下跌三成,日間生意則下跌一至一成半。他續指,業界料不少市民趁長假期北上及外遊,憂慮聖誕元旦市道將較去年同期下跌一成。

 

不過,有報道指北上港人人次實際上未及疫前水平。2023年暑假是北上高峰期,7月及8月的北上人數分別約為四百九十七點七萬及五百二十九點五萬人次;而2019年同期分別約有五百八十六點九萬及五百五十四點三萬人次循陸路北上。值得深究的是,食肆的價錢、食物質素、營業時間等,會不會才是導致本地食肆失去吸引力的真正原因?

 

除了飲食業不景氣外,教育行業亦不樂觀。教育工作者聯會的調查發現,近九成受訪幼稚園因收生不足面對財困;近三成半今個學年收生急跌兩班。身兼幼稚園校長的副主席林翠玲透露,有幼稚園取錄新生僅個位數,十多所學校正面臨倒閉危機,建議政府提供資助,維持幼稚園的營運能力,並改善師生比例,避免出現幼師裁員潮。

 

棄車保誰?

裁員風抵港

重整旗鼓或許是避免結業的良方,但此舉必定會帶來犧牲。環球經濟復甦表現不似預期,據報除了摩根大通之外,美銀、富國、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等華爾街五大行今年以來已累計裁撤兩萬個職位。而據路透引述消息人士指,作為瑞信與瑞銀合併的一部分,瑞信約80%駐香港投資銀行員工被裁。

 

更多人談論的是電視廣播(TVB)宣布兩大業務重組,免費電視頻道由五變四,合併J2台和財經體育資訊台,組成新頻道「TVB+」,電商業務亦大改革,將「士多」品牌併入「鄰住買」,兩者合共削減約三百人手。TVB預計,電視頻道調整可助明年額外節省一億元內容成本,電子商貿業務重組則可望慳最多六千萬元開支。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TVB連年虧損,一直消耗其經營現金流,有必要大刀闊斧控制成本,而是次合併電視頻道及電商業務,可減少固定支出,但質疑力度未夠。他又認為,重組成效仍有待觀察,同時TVB亦須積極開源,吸納更多觀眾,但坦言「年輕人不喜歡TVB是長期問題」,此舉並不容易。

 

裁員消息由疫情至今並不罕見,但「無薪假」這三個字最近已經比較少聽到。有傳本地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要求非審計部門的員工在三個月內放最少十五日無薪假,否則會被勸退,並表明若財政狀況未出現滿意幅度的改善,無薪假政策將會延續至明年5月底。有會計師指,市況欠佳下,放無薪假是業內保留團隊,以共同渡過寒冬的普遍做法,不排除其他行會推出類似的減省成本的措施,但預期隨着明年商業活動有望復甦,放無薪假的情況或有望改善。

 

結業、裁員、無薪假或者不是好消息,但本地勞動力始終供不應求,「東家唔打打西家」也並不困難。根據政府統計處上周公布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3年9月至1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9%,相比起2022年9月至11月的3.7%,下跌了0.8%;跟2019年同期的3.3%相比亦少了0.4%。數字反映本港失業情況已有所改善。

 

當然,想搵好工,請繼續留意《JobMarket》。

Posted on 29 Dec 2023.
「高才通」計畫引進了八萬名人才到港,遠超政府年初定下全年三點五萬人的目標。
「高才通」計畫引進了八萬名人才到港,遠超政府年初定下全年三點五萬人的目標。
疫情過後,不少老店應聲倒地,結業離場。圖為土瓜灣擁有七十年歷史的上海美華菜館,而區內另一家老店哥登堡早前亦宣布租約期滿。
疫情過後,不少老店應聲倒地,結業離場。圖為土瓜灣擁有七十年歷史的上海美華菜館,而區內另一家老店哥登堡早前亦宣布租約期滿。
電視廣播(TVB)宣布業務重組,削減約三百人手。
電視廣播(TVB)宣布業務重組,削減約三百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