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一份理想工作,除了地點、工作內容及時間外,薪酬必然是打工仔考慮因素之一。有人力資源顧問表示市場逐步復常,不同工種對人才需求及薪酬均會有所增加,僱主或會考慮提高薪酬以吸納人才。為了解不同行業的最新發展,今期《JobMarket》訪問了不同行業的代表,對人才需求及招聘及薪酬調整的情況。
政府統計處於3月24日公布最新《2022年收入及工時按年統計調查》(《調查》),顯示2022年5月至6月本港僱員的每月工資中位數為港幣一萬九千一百元。個別行業方面,教育及公共行政的每月工資中位數最高,達港幣三萬一千元;其次為金融及保險業,月薪中位數為港幣三萬零五百元;排第三的是電力及燃氣供應,包括污水處理、廢棄物管理及污染防治活動等,薪酬中位數為港幣兩萬九千元。
環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漢祥分析,教育界的薪酬待遇不俗,「與同年資的商業或私人公司從業員相比,中小學教師的薪酬較佔優;經歷了三年疫情後,人對健康的關注度更高,也令金融及財富管理等朝陽行業的需求有增無減。」他續指,現時本港只有兩家電力及燃氣供應商,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等相對穩定,「而隨着全球對環保意識提高,電力及燃氣行業都需要數據科學家協助分析,人才需求自然也會增加。」
隨着疫情過去、市場逐步復常,他預料不同工種對人才需求增加、薪酬也會有所調整。「除了旅遊業,銀行業、展覽業、酒店及航空業,甚至財富管理等工種均對人才需求增加。」
行業發展持平
人才工種重整
香港為國際金融中心,銀行業及其他相關的行業對人才仍有一定需求。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副主席鍾逸傑表示,觀乎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不算大,「的確在疫情期間不少銀行分行需要暫停營業,但從業員仍要處理日常工作,只將一般客戶服務則轉為綫上辦理。」他續指,業界對招聘人數、薪酬及花紅有調整,「以往銀行或會發放半年花紅,但在疫情下花紅或會調整兩至三個月。」
對於《調查》結果顯示金融及保險業月薪中位數為港幣三萬零五百元,鍾逸傑認為此結果與現時市場情況脗合。「櫃位人員、客戶服務或負責處理文件的後勤人員,薪酬約港幣一萬五千元至一萬八千元;不少銀行都有開辦培訓生計畫,為畢業生提供約港幣兩萬元至兩萬九千元的薪酬,有些更可高達港幣三萬至四萬。」他預計未來銀行業的薪酬仍然向好,「銀行業從業員的薪酬不俗,每年仍會按通脹調整仍會加薪百分之三至四。」
隨着社會逐步復常,不少行業也積極招攬人才。鍾逸傑預料,銀行業未來三至五年的招聘需求持平,尤其近年金融科技的發展迅速,人才及職位將有所調整。「惟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跨境理財通)的推行,不少銀行延長服務時間,這對銀行對客戶服務員及其他相關人才的需求增加。」他續指,每年銀行都會開辦培訓生計畫,以吸引更多畢業生加入銀行業,「規模較小的銀行每年開設數十個訓練名額,大型銀行則有數以百計,還有些在環球貿易廣場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持牌銀行均需要人才。」
具備不同領域專業佔優
以按行業主類劃分統計每月工資中位數,第五位是資訊及通訊(港幣兩萬五千一百元),香港I.T.人協會理事長李廣宇此數據包含通訊業,若只以資訊科技業計算,薪酬中位數可高達港幣四萬至五萬元。「以一名零工作經驗的畢業生至工作兩年左右,薪酬可達到港幣兩萬元;畢業五年、沒有大學學位的手機程式員,薪酬也可達港幣五萬元。」
李漢祥則指,近年不少行業逐漸轉型,加上電子商貿愈趨發達,市場對程式員的需求增加。「不只香港,深圳也渴求相關人才,據我了解有公司招聘剛畢業的學生工作,薪酬達兩萬二千至兩萬三千元人民幣。」他續指,市場需要具備不同領域專業的資訊人才,「不少行業均採用數碼方式協助拓展業務,資訊科技人員能兼備市場推廣、業務拓展,甚至是財務會計等人才供應少,相關人才在市場上更為吃香。」
李廣宇又謂,資訊科技界別對人才需求即使在疫情期間亦沒有受影響,「以軟件工程師(IT Developer)為例,每家公司需要一套自家程式運作,相比更多職位,軟件工程師等人才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具一定年資的薪酬更高達港幣四萬至五萬元。」他續指,其他具前瞻性的工種如數據分析、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包括網路裝置安全、網路資訊安全、網路軟體安全,以及人工智能科技等則需要較多人才。
十年經驗
換取月薪達十萬
李廣宇續稱,資訊科技從業員每一至兩年便會遇上「挖角潮」,「公司會為挖角的從業員加薪兩至三成,即使是公司內部也會增加百分之五至八的薪酬來留住人才。」他以工作經驗十年或以上、從事零售或金融科技的資訊科技從業員為例,前者薪酬可達港幣五萬元,後者則高達港幣八萬至十萬元。
李漢祥亦表認同,尤其以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從業員具備一定年資及經驗,僱主或會考慮提高百分之二十五薪酬以吸納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