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傳承香港中外文化,藝術教育乃重要一環,惟修讀音樂科及視覺藝術科的高中生僅佔少數。翻查教育局統計資料,過去五年報考中學文憑考試(DSE)音樂科的學校考生及自修生人數均不足二百人,多區中學因而開辦聯校課程,讓學生在周末修讀相關學科。另有教師反映,近年藝術科的修讀人數也大不如前。兩個科目的前綫教師不約而同指出,開辦課程的挑戰愈來愈大,除了考生少,規劃課程也耗時繁複,加上在高中選修以上學科,並非報考相關學士課程的必要條件,各項因素皆令學校卻步。有業內人士則希望,教育局能正視問題,使教育資源用得其所。
「三三四」學制下,學生需要在中三選擇高中選修科,但並非所有學子也能如願修讀心儀科目。教育局指,於2020 / 21學年,只有接近兩成(八十七所)中學開辦高中音樂科。若然所屬學校沒有開辦,學生可以選擇報讀聯校課程,甚或自行報讀坊間課堂自修。
付出大 回報小
有本地大學音樂系畢業生憶述,以往每逢星期六早上參與聯校音樂課程。他坦言,學校開課需要龐大資源,「要請專教作曲的老師,而且老師要自備教材,加上香港很多學校的音樂科資源不足,即使有意開辦,老師也難以兼顧。」他續指,考核範圍甚廣,如分卷要考中國音樂、粵曲、西方及本地流行音樂,學生難以吸收。據他了解,其大學學系同學有應考高中音樂科的人數僅約一半。有退休教師也直言,音樂科文憑試對本地升學毫無幫助,「院校看重皇家音樂考試成績及面試表現多於DSE成績!」他補充,除了音樂知識,學生基本上要有一種樂器考獲5級資歷才達修讀門檻,主項樂器以外,更要附加一至兩種副項樂器,「不可能中四才起步。」
儘管有超過八成中學(三百六十七所)成功開辦高中視覺藝術科,資深藝術教師梁崇任指,考生少非一朝一夕的問題。他形容視藝科考生「兩極化」,「成績優異的學生不志在修讀視藝,寧願犧牲興趣選擇其他較易取高分的科目;成績差的學生又無法應付,表現差強人意『飲恨離場』!」梁指,視藝科「付出大回報小」,加上學生歷年來口耳相傳,致修讀人數每況愈下,「全盛時期一班有四十人,現在只得十餘人。」
聯校開設課程
挑戰重重
另一位教師亦指,學生要在高中三年完成校本評核,比其他選修科花逾五至六倍時間準備,但取得5**評級的百分比卻遠比其他學科低。他坦言,視藝科如通識一樣需要與時並進,定期更新現代藝術教材,教導學生鑑賞更要準備古今中外不同媒介的作品,十分艱辛。
翻查資料,教育局有設立「多元學習津貼」,資助學校開辦各類應用學習課程及高中聯校課程,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聯校開設課程面對種種挑戰,如同學要在課餘時間上課,老師更要顧及各聯校的時間表及行政工作。此外,有學校會外聘坊間教育機構授課,吳寶城指,學校處於被動,因為即使校方希望微調課程,也要綜合其他聯校的意見。
學位收生不足
被逼降門檻
荃灣葵涌及青衣區中學校長會執委兼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校長植文顯指,兩區中學聯合開辦課程,源於體育、音樂、日語等課程難以開班,「只得兩、三個同學選修,難以調配資源。」他假設,學校只有一位視藝老師,教授初中三個級別已經十分吃力,若然開辦高中課程,但選修人數僅得個位數,學校難以聘請半職教師任教,「非最有效率的做法!」另有負責老師直言,津貼金額追不上通脹加幅,希望政府適時作出調整。
梁崇任指,現時各大專院校開設相關學士學額遠超報考人數,「不夠人讀,惟有降低入場門檻。」他留意到,即使學生沒有應考視藝科,也可自行到坊間畫室為大學面試準備作品,亦有機會因表現優異而取得大學學位,形成有部分不打算投身職場的人修讀大學藝術系,屬資源錯配。植文顯亦補充,過往曾有家長研究音樂科課程後,認為DSE偏重樂理理論和音樂欣賞,無助到海外升讀音樂系,最終放棄讓子女報讀,期望考試的認受性得以提高。
考核形式「好有病」
有前綫教師直言,部分藝術科目的考核形式為一大痛點。現時應考視覺藝術科,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的評分比例各佔一半。資深藝術教師梁崇任指,過去不乏學生臨場應考失準,認為創作被時間局限,希望加重校本評核比重。據了解,不少國家的藝術考試已廢除現場考核,即使設現場考試,也會預先公開試題讓學生準備。有退休教師則認為,評卷老師評核藝術作品各有己見,分數或有差異,曾有外評隊抽查試卷覆核,發現老師過於「鬆手」,將學生最終成績減逾二十分。他認為,考核形式已力求公平,應提高評卷老師評分準則統一性。
另一教師以設計與應用科技科為例,考試仍要用紙筆畫圖設計,十分落後。她笑言,有精通電腦設計軟件的學生「鄙視」考核模式,認為有必要調整考試方式,「學生進步快過學校。」
課程指引脫節
教師倡適時檢視
教育局(前身為教育統籌局)早於2003年,推出《音樂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及《視覺藝術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惟沿用至今未有作出大規模修訂。有教師認為,指引脫節應適時作出檢視。
據了解,現時學校大多自行編訂校本課程。有初中音樂老師形容相關指引「好難跟」,學生對着重傳統西方樂理和韻律的課程不感興趣,教師要自行調整各項教學內容的比重,增添流行樂曲的教學;另有意見指,學校課程教授中樂和西樂的比例不成正比。至於視覺藝術科,翻查指引附錄提及的「視覺藝術形式和媒介」,當中只簡單着墨「媒體藝術」。荃灣葵涌及青衣區中學校長會執委植文顯校長指,不少學生已懂得利用平板電腦繪圖,教程確實需要更新。
教育局回覆指,《音樂科課程指引(小一至中三)》已列明教師可以透過完整的課程規劃、有效的學與教策略、學習評估及優質的學與教資源,達致音樂科課程的學習目標,而去年成立的專責委員會,正檢視音樂科(小一至中三)及視覺藝術科(小一至中三)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