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

Positions

Sort by:
  • JobTitle
  • CompanyName
  • Industry
  • Location
  • Experience
  • Salary
  • Date
Applied
Saved0
Job title Company name Experience required Salary Job posting date
Project Coordinator / Manager (MiC / Aluminium window ) - few headcounts - Ref. 2295 KEK Consultancy Company Limited 1+ Negotiable 31 Dec 2024
RESIDENT ARCHITECT / 駐地盤 建築師 - (Ref: DC/2024/06/RA/652/2024) *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31 Dec 2024
ASSISTANT RESIDENT ENGINEER (CIVIL) / 駐地盤助理工程師(土木) - (Ref: DC/2024/06/ARE(C)/653/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3+ 31 Dec 2024
ASSISTANT RESIDENT ENGINEER (E&M) / 駐地盤助理工程師(電機及機械) - (Ref: DC/2024/06/ARE(E&M)/654/2024) *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2+ 31 Dec 2024
RESIDENT WORKS SUPERVISOR I (CIVIL) / 駐地盤一級監工 (土木) - (Ref: DC/2024/06/RWSI(C)/655/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3+ 31 Dec 2024
RESIDENT WORKS SUPERVISOR II (CIVIL) / 駐地盤二級監工(土木) - (Ref: DC/2024/06/RWSII(C)/656/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5+ 31 Dec 2024
RESIDENT SURVEY OFFICER (QUANTITY) / 駐地盤測量主任 (工料) - (Ref: DC/2024/06/RSO(Q)/657/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31 Dec 2024
RESIDENT CLERICAL OFFICER / 駐地盤文書主任 - (Ref: DC/2024/06/RCO/658/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6+ 31 Dec 2024
RESIDENT TECHNICAL OFFICER / 駐地盤技術主任 - (Ref: DC/2024/06/RTO/659/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31 Dec 2024
RESIDENT SURVEY OFFICER (ENGINEERING) / 駐地盤測量主任 (工程) - (Ref: DC/2024/06/RSO(E)/660/2024) Binnies Hong Kong Limited 31 Dec 2024
12 3 4 5

Career News

  • 指職安健法例最高罰則逾20年未曾檢討 羅致光:需提出修訂

    立法會今日(25日)就《2022‍年職業安全及職業健康法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進行首讀及二讀,計劃修例提高職安健罰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致命工業意外的數字高踞不下,過去10年的數目一直維持在每年約20宗,並沒有下降的趨勢。社會普遍認為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職安健罪行判刑偏低,未能產生足夠的阻嚇力,以遏止職安健的違法行為。此外,香港職安健法例的最高罰則已超過20年未曾檢討,亦遠較一些海外已發展地區的職安健法例罰則為低。基於以上原因,當局全面檢視現行職安健法例的罰則,調整條文的最高罰款額。 羅致光指,修例建議以簡易程序提出檢控的僱主一般責任條文和僱員一般責任條文的最高罰款額,分別增加到300萬元及15萬元;調整其他簡易程序罪行的嚴重性分類及最高罰款額。與僱主相關的罪行,按嚴重性將最高罰款額訂為2.5萬元、10萬元及40萬元;而與僱員相關的罪行則訂為1萬元、5萬元及15萬元。 另外,羅致光亦指修例建議可循「可公訴罪行」程序,讓勞工處就極嚴重職安健違法行為提出起訴,並交由較高層級的法院審理,最高罰款額及最高監禁年期,分別訂為1,000萬元及兩年;法例將列明法庭在量刑時須考慮被定罪單位的營業額,從而根據它們的運作規模判處具阻嚇力的罰款。羅致光續指相關程序,只針對極少數涉及極高罪責或嚴重疏忽並導致嚴重後果,包括僱員死亡等的個案。 羅致光稱,制定此《條例草案》時,已考慮所有收到的意見及觀點,並平衡了僱主及僱員雙方面的利益。

  • 北部都會料缺工程師 建造業須及早籌謀 須增3至5成專才 估算生產力對症下藥

    「明日大嶼」尚未填海,政府再宣布建設「北部都會區」,預示未來20年將持續有大型基建工程,需要大量建造業人員投入,行內預計須增加3至5成工程師人手。惟建造業界質疑,以目前行內人力及培訓力度,工程人手勢將供不應求,屆時延誤及超支的情況或如「十大基建計畫」。為免重蹈覆轍,工程業界認為,政府需設法填補人才空缺,短期可減省現有複雜流程,以騰出人手應付其他項目,同時估算出本地建造業的生產力,再對症下藥,及早預備人手。 2018年特首林鄭月娥公布明日大嶼計畫,當年已有工程業界預測,行內人手將不足應付明日大嶼工程,整個計畫或需動用40至50萬名勞工。3年後,政府再宣布發展北部都會區,佔地約3萬公頃,面積相等於30個明日大嶼,可見日後將容納大量基建項目,惟建造業界更加憂慮人手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移民潮工人老化加劇流失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鍾國輝坦言,過去十多年工程項目時多時少,早已流失一批工程師,現時對初級工程師亦求才若渴,「有時飽死,有時餓死,加上少人入行,已經愈來愈難請人。」香港顧問工程師協會主席李兆江認同,現時行內人手緊絀,加上轉職速度快,如有突發工作,難以增添額外人手。香港建造商會行政總裁謝子華亦留意到,今年行內已流失不少工程師、監工,大部分為中年人士,「去年見不到這狀況,這幾個月好多人離港、移民。」他認為,現時狀況與2007年「十大基建計畫」相似,當年業內不少人經歷沙士後轉行,因人手不足,導致十大基建工程項目時間重疊,拖慢各工程進度,今次加上移民潮及工人老化,他坦言情況令人更加憂慮。翻查資料,當年十大基建一半工程延誤,超支逾570億元。院校收生不足 難招回流生為向業界了解現時工程人手實際情況,鍾國輝透露,學會正進行一項調查,將根據政府工務工程項目數量,推算未來十年的人力需求。三跑填海工程為近年較大型的基建項目,他知悉跑道及客運大樓等項目,動用約600多名工程師、測量師等專業人手,雖然機場工程與鐵路、公路基建等性質不同,但可推斷日後發展明日大嶼、北部都會區等,人手需求必定倍增。工程師學會目前有逾三萬名會員,鍾國輝指當中有約7成人從事建築相關的工程,包括在政府部門任職的工程師,「現時初步見到,工程師人數需要多3成至5成。」他估計,私營市場日後需增加至少3至5成工程師人手,即需增聘5000至7000人。目前本港每年約有二三千名工程系畢業生,按此推算,未來4年足以填補人力需求,但鍾國輝不感樂觀。他知悉,各大專院校的工程學系部分課程收生不足,不少學生更視之為「水泡科」,換言之畢業後不會投身建築工程行列。至於海外留學生方面,他不諱言,由於美、加、澳、紐等國近年各有大型基建,當地有不少工作機會,反觀本港人工低及工時長,難以吸引他們回流發展。向大馬印度招手外判工序培訓工程專才需時,鍾國輝認為,若要即時填補空缺,需要設法尋找臨時人手,如向馬來西亞、印度等地的工程師招手,將設計圖則等工序「外判」,「效率雖低,但總好過無人做。」謝子華認同,一些前期工程可借助外國經驗,但能否聘請「外援」,仍取決於業界的資源及人脈,而前綫監管人員難被外國人員取代,「管工要有本地經驗,熟悉本地工人情況,才能監工。」現時工務工程流程繁複,需要一定人手處理,例如投標時往往要設計約十個方案,但實際上政府只會考慮一至兩個方案,鍾國輝建議政府減省流程,騰出人手應付其他工程項目,「可以很快增加到1成人手,效果立竿見影。」他又建議,同時邀請年屆退休之齡的工程師,多做幾年才退休。未來數年政府工務工程每年開支將超過1千億元,再加上私人發展項目,建造業整體的工程額每年達3千億元。針對十大基建開展,建造業議會2019年發表《建造業技術工人人力預測》報告,已預測至明年每年欠缺約5000至10000名技術工人,當時仍未計及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藍圖。就星島日報查詢最新工人數字,建造業議會指未有新數據。簡化流程協調工序分流人手事實上,近年建造業開工不足的情況不時發生,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譚金蓮指出,現時仍有近17萬工人失業,當局若未能做到分流工程的協調統籌工作,或導致搶工人的混亂情況,最終要另聘外勞,無法令本地工人受惠。她表示,現時大部分建築組件可預先放在工場,不同工種的工人可在建築過程不同階段進場,換言之只要協調得好,便不用同一時間有大量工人開工,達致分流效果。 過去不少工程都會輸入外勞紓解人手荒,但謝子華指出,外勞並非長遠解決辦法,認為政府應先計算本地建造業的生產力,並制定水平作參考,如本地資源不敷使用,才選擇求之於外。據他了解,各個與建造業相關的學會及組織,已各自計數,冀及早預備人手。譚金蓮亦表示,不同工種的合資格工人都有登記制度,如當局能掌握有關數據,應可預計到各工程所需的實際工人數目,減少輸入外勞的壓力。她期望,政府盡快公布北部都會區藍圖及3千億元工程大計的細節,以估算工人需求量,工會亦會及早因應工程需求,安排培訓課程協助工人進修轉職,讓就業機會留給本地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