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有兩種。一種是沒事做,沒興趣,感覺生活很無聊,所以去滑手機。另一種是明明有事做,但感覺這件事太無聊,不願做,所以也去滑手機。總之,去滑手機。
我比較少遇上第一種情況,因為我為人較外向,總會容易找到事情去做,例如去玩、去娛樂、去聯絡下朋友,總有事幹去打發時間。
如果事情真的沉悶,不如努力尋找各種可能性,找出新鮮感,避免產生不適感而造成分心。例如:跟自己說如果完成,就獎勵自己;放點背景音樂;找出這件事有趣的部份先開始。
無聊還有幾種:
第一種無聊:你真的找不到可做的事時。我們平常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想做的事」的清單。那麼,與其滑手機,不如坐定定回想自己過去有沒有「想做的事」的清單?例如買甚麼東西、看一部電影、閱讀買了的書、問候哪一位朋友等。之後當然要坐言起行,或者計劃何時展開。
第二種無聊其實是疲倦。有時候無聊可能出自疲倦,不單是身體疲倦,更會是「心疲倦」。身疲倦可以去睡,心疲倦就要調整心情和情緒,問自己內心有甚麼不適的地方,有甚麼煩惱的事。這時間,實在要「關心」一下自己。
第三種無聊可能是你根本「不認同」你正要做的事。做這事,可能為勢所迫,可能自覺沒能力完成。以上情況可能代表你是個不懂「Say No」的人,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當你還有討價能力,不如直接「Say No」。但如果你沒討價能力,一定要去做,不如留待有心情的時候再開始,無謂浪費現今的光陰。或者這件根本做與不做都沒有關係,就不如放棄不做。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無朋友,似乎也很好?》、《攰了,躺躺吧》、《愛,要勇敢》、《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