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致力於青年發展與職涯規劃的顧問,我最近以扶輪社長的身份前往越南胡志明市,為當地一群扶青社社員主持一場關於職場準備與職涯規劃的工作坊。雖然這只是短短一場活動,卻讓我對越南年輕一代對全球化與未來發展,有了深層次的體會與反思。
這次行程正遇上胡志明市於4月30日慶祝「南方解放與國家統一」五十周年的重要歷史節日。這日子標誌着1975年西貢解放,象徵越戰的結束與國家統一。城市隨後改名為胡志明市,以紀念北方領袖胡志明。至今,當地仍可感受到這段歷史帶來的集體記憶與新一代青年對國家發展的自豪感。在社會穩步改革與開放的背景下,新一代越南青年正積極尋求與世界接軌的新方向。
在與這群越南扶青社員的交流過程中,我感受到他們對國際視野的強烈渴望。他們坦率表示,希望有更多機會裝備自己,將來可以到其他國家工作,累積國際經驗。他們知道語言能力是首要的條件,所以非常努力地學習和應用英語,期望將來能與全球接軌。他們明白胡志明市正在高速發展,外資企業逐漸湧現,因此亦十分重視自我提升,為進入國際舞台鋪路。
相對而言,香港的大學生在教育制度與語言環境上都較有優勢,但不少年輕人都傾向在本地尋求穩定發展,尤其珍惜熟悉的社會與生活節奏。雖然亦有些學生正逐步展現對海外發展的興趣,希望探索不同地區的工作機會與生活經驗,但或許是中國人社會的傳統,到外地發展的想法不是主流。
今次的工作坊讓我重新審視年輕人面對全球化的態度:越南的年輕人展現出極高的彈性與進取心,對未來有清晰目標,並願意積極爭取機會。而香港的學生若希望進一步提升競爭力,或可考慮走出本地限制,以更開放的視野擁抱變化與國際發展。 未來的世界需要擁有本地根基與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我期望,無論是來自越南還是香港的青年,都能勇於探索、持續學習,成為推動社會與世界發展的未來棟樑。
未來的社會棟樑,不應止在家門口,而更應該持開放態度出外探索、擴闊視野。
撰文:翁慧雯(Elsie Yung)
擁有超過二十年的人力資源管理經驗,曾於多家跨國企業擔任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她堅信東方哲學,特別是道家老子的教導,對個人和職場生活都有深刻的啟示。懷着幫助他人的初衷,她於2020年離開企業崗位,創立了自己的顧問公司。作為「企業醫生」,Elsie為各種中小企業診斷並提供方案以解決人事管理上的問題。在青年教育方面,Elsie深知職業準備的重要性。她致力於在本地及海外大學提供職業指導,通過互動教學,豐富學生的就業前準備。此外,Elsie對回饋社會充滿熱情,於2024-25年度擔任香港扶輪社第94屆社長,並繼續推動社區服務,為青年創造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