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朋友可遇不可求,不是說有便有。沒朋友,固然寂寞;有時候,有朋友,都可能寂寞。做人真難!
寂寞是一種痛苦。但是,它也是人性發出的訊號,提醒我們要和他人建立人際關係,要有朋友。但是,寂寞的長期效應會對人的身心造成具有穿透力傷害,阻礙我們結交真正的朋友。好消息是,真正的朋友又能緩解這種原始的痛苦。
University of Richmond的心理學家Karen Kochel在新冠肺炎的時期做研究,發現英國的大學生在第一年時間,因為缺乏人與人的直接交往,引發很多焦慮、抑鬱及學習困難。
在現今疏離的世代,問題不是我們連一個朋友都沒有,而是即使有朋友,都感到孤單寂寞。作家Gena Gephart提出以下世代的處境,阻礙我們的友誼關係:
環境上
1.離開了你現在的公司或學校,以至離開你熟悉的人脈;
2.新冠疫情時的自我封閉;
3.移居新地方或移民,以至離開習慣的交際圈子。
關係上
1.豬朋狗友或酒肉朋友很多,反而沒有知心朋友;
2.好朋友離開本地或離世;
3.與朋友衝突不和,未化解。
個人上
1.感覺朋友留意不到你,不明白你;
2.面對內心的困擾但暫時未能向朋友透露(例如患了重病、不能見光的事、令朋友難堪的事);
3.面對人生重要轉捩點,如考公開試或孩子出世,就沒時間去社交;
4.你是單身,但身邊所有朋友都已婚、有孩子或者蜜運中一直長期感到寂寞感和孤單感;
5.個人有抑鬱和焦慮困擾;
6.因為病患或身體缺陷,以至難以自由出行和活動。(待續)
撰文:伍詠光
心理、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前突破輔導中心總監。著有《愛,要勇敢》、《工,唔係咁打》、《勇敢做自己》、《現實,我受夠了》以及《嘴巴失控了》、《邊個想返工》(合著)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