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上車,小巴司機便不停抱怨,用粗言詆毀乘客拍八達通的方式,也對乘客用硬幣支付車資心存不滿。
司機埋怨預留位置給六位乘客,但最終卻被其他小巴載走,大失預算,於是便遷怒於其他乘客。當有乘客要乘車,他刻意不開車門,並以冷嘲熱諷的語氣來貶低對方,言辭之中充滿了羞辱:「外型那麼差勁,我才不讓你上車呢!」當乘客要求下車,司機又置諸不理,直到乘客離開後,他冷笑:「叫破喉嚨也不會回應你!」這樣的行為讓一位熟客無奈地搖頭,表示這位司機脾氣一直都這麼差。
隨着時間過去,車廂終於滿座。整個車廂充斥着乘客的不滿,但由於車輛正在行駛中,再加上司機明顯情緒不穩定,乘客們敢怒不敢言,車廂籠罩着緊張的氣氛。
這個經歷雖然比較極端,但亦令我聯想到,小巴車廂就好像一個社會或是一個職場的縮影。很多時人們無意識地被極端情緒主導了行為,完全忽略了自身行為對他人或對自己的影響。事實上,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司機所承受的壓力,無論是來自家庭、經濟負擔還是健康問題,但從他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沉浸在「運滯」的負面情緒之中,忽略了他自己的行為,例如不讓乘客上車,可能對自己的收入造成影響。即使車廂已坐滿乘客,他仍被極端的負面情緒左右,繼而對之後的工作帶來不良影響。此外,他的極端挑釁行為和態度可能導致與乘客發生衝突,甚至引發投訴。若真的發生嚴重衝突,除了會影響收入,還可能導致肢體衝突,有機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又或是一旦被投訴,長遠來看,老闆和同事們也未必願意再與他合作。另外,他一直以電話不斷向其他同行抱怨自己的困境,這種行為可能讓其他同事對他避之則吉,也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當一個人欠缺人際支援,遇到壓力時就很難找到精神上或其他的支持,自然就會倍感孤獨。
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壓力和情緒管理的重要性。在面對壓力時,我們應該及時尋找方法來緩解情緒,避免極端情緒影響我們的行為,造成對他人和自己的傷害。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20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