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向可持續發展轉型的情況下,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衡量標準。然而,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SMEs)而言,實踐ESG並非易事。儘管如此,中小企業在全球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其在ESG方面的努力不僅能推動行業變革,也能創造新的商業機遇。 中小企業在推動ESG時,面臨多重困難,這些挑戰主要集中在資源、供應鏈壓力和認知不足三個方面。中小企業通常缺乏足夠的財務資源來進行ESG相關投資,例如採購可再生能源、引入碳排放管理技術或升級生產設備都需要大量資金,而這對於資金周轉緊張的小型企業來說是一項沉重負擔。此外,ESG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披露需要專業技術支持,但許多中小企並未設立專門的可持續發展部門,也缺乏相關專業人才。
根據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報告,發展中國家的中小企業每年需要約二十三萬億美元的投資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但目前只有不到10%的需求得到滿足。隨着大型跨國公司加強ESG管理,它們對供應鏈中的合作夥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蘋果公司要求其供應商到2030年實現碳中和,而這對於許多依賴大企業訂單的中小企來說是一個巨大挑戰,如果無法滿足這些要求,中小企可能會面臨失去合作機會的風險。
另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對ESG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認為這是一種額外成本,而非長期投資。他們可能忽略了ESG實踐能夠帶來潛在市場機會,例如吸引更多注重可持續發展的客戶或獲得綠色融資。此外,由於缺乏清晰的指導框架和行業標準,中小企往往不知道如何開始實踐ESG。
儘管中小企業在資源和能力上相較於大型企業存在一定限制,但它們在靈活性、創新性以及與當地社區聯繫上的優勢,使其成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透過制定簡化策略、主動部署、加強溝通以及借鑑成功案例,中小企不僅能克服ESG挑戰,更能在市場競爭中找到新的增長點。未來中小企業若能善用外部支持機制並積極探索創新模式,其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環境保護方面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撰文:梁偉峰
擁有工商管理博士及三個碩士學位,從事資訊科技超過三十年,現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香港零售科技商會副會長、香港互聯網論壇副會長、亞洲域名爭議解決中心專家名冊成員、香港調解資歷評審協會認可綜合調解員、英國特許仲裁學會(東亞分會)委員、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香港、新加坡及英國電腦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特許市務學會資深會員、國際扶輪3450區中環海濱扶輪社創社社長。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