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生活如重複播放的電影,早上起床、上班、吃飯、回家,循環不息。這種單調的日子讓我們對周遭事物漸漸失去興趣,心中籠罩着一層空虛的霧霾。如果你也感受到這種渾渾噩噩的狀態,或許你正面臨Adam Grant和Corey Keyes所言的「萎靡」。
「萎靡」可視為心靈上的「亞健康」,雖然未達到抑鬱症的程度,但卻距離健康「心盛」的心靈有一段距離。它好像一場無法解釋的低潮,生活中的每一天在無意識中流逝,沒有色彩,也沒有意義。你曾經喜愛的事情,如今卻變得毫無吸引力,曾經讓你心動的音樂,現在聽來卻只剩空洞的回響。面對即將到來的重要日子,心中沒有一絲期待,只感到淡淡的無感。就如同在一場派對上,周圍人群的歡聲笑語都與你無關。 無形的壓力如陰影般籠罩着你,生活似乎越來越受到外界牽絆。
許多事情不再在自己的掌控之內,例如繁重的工作任務、家庭的期望,這些都讓你倍感無力。你開始拖延,心中浮現出「努力也沒用」的消極聲音,徘徊在心頭的疲憊感如同巨石壓在心上,讓你難以找到前進的動力。
曾經感到挑戰與成就的工作,也變得毫無意義。那些原本振奮的任務,現在卻成了心中的負擔。你可能經常感到「腦霧」,像在厚厚的迷霧中行走,無法看清前方的路。有時候,完成一件小任務後,卻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做過,這樣的疑惑讓你心中充滿不安。你越來越難以主動聯繫朋友和家人,曾經的親密關係逐漸疏遠,彷彿隔着一道無形的牆壁。即使心中對他們沒有負面情緒,但一想到社交,便感到無比疲憊。孤獨感隨着時間增強,雖然身處繁華的都市,卻覺得周圍的一切與自己無關,彷彿自己是這個世界的旁觀者。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被他人影響,內心的聲音越加微弱,讓你難以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甚麼。最終,你無法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難以判斷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需要改進,迷失在生活的洪流中。
雖然「萎靡」不是情緒病,但研究顯示,未來十年內最可能患上重度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正是那些目前經歷萎靡的人。下期將會探討如何從「萎靡」逐步走向「心盛」的方法。
(參考資料:《萎靡解答之書》、《過去的一年,你「萎靡」了嗎?》)
撰文:馮嘉琪(KK)
輔導學、專業英語文學雙碩士。任職媒體,廣告公司管理層超過二十年,善於與不同背景、階層人士溝通。現從事精神健康有關工作,致力分享精神健康知識予各行業職場人士。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
